留园掇山叠石的变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园艺 2013年第9期 留园掇山叠石的变迁 盛 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 :本文从留园的石材用料、堆叠方式、山水关系、山形布局 出发,从社会、文化、园主人的变化切入,通过文献 记载、现状比对和理性推断,尝试还原留园掇山叠石的变迁过程,为当下造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掇山叠石;留园;苏州园林 谈到苏州园林就不能不提留园。留园的前身为明太仆寺 60m,东西20余m,体量和高度均为留园之最。但从土山东侧 少卿徐泰时的东园,徐泰时因遭弹劾罢官还乡,感慨于 “人生 云墙根的叠石来看 ,其堆土痕迹极为明显,应缘屡易园主多 如驹过隙耳,吾何不乐哉”便,“一切不问户外 ,益治园圃”开 次修葺 ,“因阜垒山,因洼疏池”,在疏浚中部水池时所挖的泥 始营建东园。一时间如当时的吴县县令袁宏道、长洲县县令 土,堆高和扩大了原有的土阜。中部园林池西池北假山下部 江盈科等名流士人,常置酒高会于此谈笑移 日。江盈科 《后乐 以黄石叠砌的部分为明代徐氏东园遗物,而池西假山只是西 堂记》记有假山一座:“地高出前堂三尺许 ,里之巧人周丹泉, 部土山的局部和余脉。乾隆末年园为刘恕所得,因 “居之西偏 为垒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石上植红梅数十株,或穿石 有 旧园,增高为冈。穿深为池,溪径略具”不过 “未尽峰峦尽环 出,或倚石立,岩树相得,势若拱遇。”袁宏道 《园亭记略》则有 之妙,予因而葺之”。从清代中叶刘懋功 寒《碧山庄图》可见, “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 经刘氏重修后的寒碧庄,其池西池北假山上已是岩树相得略 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 成环合之状,山间有涧水从涧中环转而下 ,其山水布局与现 迹,真妙手也”。从中可见这座 由周秉忠(字时臣,号丹泉)所堆 在的留园无多差别。故留园西部与中部同属明代徐园旧规, 叠的石屏假山是以浙江普陀山和天台山作蓝本的。此二山均 只是西部土山因年代久远,数度增修而原型尽失。同时从刘 为花岗岩山体,植被茂盛。 画中还可看出,“苏卅I留园,清嘉庆间刘氏重补者,以湖石接 苏州明清两代的假山材料主要为太湖石和黄石。自唐至 黄石”之言不假。而所谓的 “刘氏重补”也为留园真正留下了 宋,太湖石因大量开采到明末 已少之又少。如计成所言:“自 刘园的名字取其谐音,择其客者留步之意,刘园才成了如今 古至今,采之 以久,今尚鲜矣。”代之而起的是黄石:“黄石四 的留园。 处皆产,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如常州黄山,苏州尧峰 留园现今的自然山水空间是在明代徐 氏东园原有基础 山,镇江圃山,沿大江直至采石(矶)之上皆产。俗人只知顽夯, 上,经历代园主不断整治改造,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就整体地 而不知奇妙也。”用黄石堆叠来表现气势恢宏的普陀、天台峰 形及山体布局而言,从西到东由高到低,由山林高阜逐渐 向 峦层叠则是再贴切不过了。徐泰时在被弹劾 “回籍听勘”前, 平地庭院过渡,既存山林之趣,又具 “小廊回合曲阑斜 ”之美。 曾主事修复慈宁宫对园林工程有一定了解 ;周秉忠作为 “善 西部中部景区以土山叠石为主,东部景区以峰石取胜,其园 垒奇石”的叠石大师,当徐 氏“令垒为片云奇峰”时 自然是胸 林之掇山布局对今造园具有积极意义;其园林之掇山叠石的 有成竹得心应手了。虽然年代久远,我们对这座 “玲珑峭削” 变迁对于理解中国造园传统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潮流环境 “了无断续痕迹”“如一幅山水横披画”的石屏假山已是无缘 的转变,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启迪。 目睹全貌 ,然经陈从周等考证 以及留园的假山现状和相关资 料中,可以判断现今留园中部池北可亭处的假山就是当年的 参考文献 石屏所在 。而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