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潘祥龙 谢珉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摘要
湿疹皮炎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有湿疹、遗传性过敏性皮炎(AD)
和接触性皮炎等。中医疗效比较肯定。目前采用不同的原理复制出西医或中医病名的湿疹皮炎动物
造模比较成熟,各种相关模型也被广泛用于观察中药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指标的实验研究中。
现代医学研究的湿疹皮炎动物模型有: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应用刺激性物质对受试动
物产生非免疫性的皮肤炎症性反应。造模常采用生漆、巴豆和饱和硫化钠等。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主要为Ⅳ型变态反应。采用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化学物质对敏感性个体致敏,再经激发后引起局部
(PACD)。是利用光照对造模动物进行免疫炎症的激发,引起局部的湿疹皮炎样反应,适用于光变态
抗体结合,能引起靶器官产生急性病理炎症反应的原理造模。5遗传性过敏性皮炎(AD)。应用具有
遗传背景的NC小鼠。抗原攻击,并致敏后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其他相关模型还有:血管通透性
增高模型,皮肤瘙瘁模型,耳肿胀模型,足肿胀模型等炎症反应性模型。
湿疹皮炎的中药基础实验研究主要用于观察不同中药的抗炎症作用,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被
动皮肤过敏反应的中药抗炎、抗变态反应和脱敏作用的研究,以及中药的安全有效性研究等。实验
室检测主要观测抗炎反应和相关的各种免疫学指标。
湿疹皮炎是一组由多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有湿疹、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AD)和接触性皮炎等。中医辨证分为风热、湿热、血虚等型,治疗有较肯定的疗效。由于中医病
因复杂和临床分型多,至今还没有研制出依据中医传统病因而建立的“纯”中医病证的湿疹皮炎动
物模型。目前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西医方法建立湿疹皮炎动物模型,用于中药的』临床疗
效和相关实验指标的观察。通过对湿疹皮炎所采用的不同造模方法以及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的了解,
以期能有助于湿疹皮炎中医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1现代医学研究常用的湿疹皮炎动物模型
l 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模型
1.1.1原理;采用刺激性物质对受试动物产生非免疫性的皮肤炎症性反应。
1.12方法:杨锡平采用生漆外涂造模,取日本大耳白兔背部两侧对称区进行脱毛,24小时或用
棉签沾取少许生漆在脱毛区中心涂1cm*1cm薄层,5分钟后用汽油棉签洗去生漆。发现造模后动物
局部出现散在小红点,随后融合成片状红斑,并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谷梅等采用巴豆外涂小鼠皮肤
和夏汝lIf采用饱和硫化钠对雄性新西兰白兔背部脱毛和涂药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皮肤刺激性皮炎模型。
目前比较成熟的以巴豆油和硫化钠为主。
1,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2.1原理t主要为Ⅳ犁变态反应。采用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化学物质对敏感性个体致敏,再经
激发后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
在鼠左耳背面涂抹O.2%DNFB。除了观察耳厚度等常规外,还观察了真皮肥大细胞计数,表皮朗格
汉氏细胞计数。以及观察各种药物通过减少真皮肥大细胞和表皮朗格汉氏细胞以抑制迟发型超敏反
况。林志彬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的造模,制作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模型。造模24小时后,鼠尾
造模小剂量反复刺激诱发慢性接触性湿疹,观察模型的病理表现,而麻醉药物普鲁卡因可以抑制表
皮朗格汉斯细胞.从而抑制湿疹。以后还发现氢化町的松也可以抑制该模型的建立。杨耀芳等利用
4.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组胺致家兔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及蛋清分别制成小鼠耳片
型变态反应模型都是利用较高浓度的试剂对动物致敏,然后利用较小剂量的试剂诱发反应。
1.3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PACD)
1.3.1原理;利用敏感个体接触或由全身吸收某种化合物后,再经日光或人工光源照射所引起的
经免疫机制的皮肤反应。
的方法,但目前光敏性皮炎的造模方法还不多,中医药的研究也极少。
1.4皮肤被动过敏反应(PCA)
1.4.1原理: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的速发型接触性和过敏反应。为变应原与肥大细
胞表面的lgE抗体结合,引起靶器官产生急性病理炎症反应。
1.4.2方法:用致敏动物含反应素抗体的血清注射到同种或密切相关的异种正常动物皮内,24~72
小时后静脉注射抗原,使其局部释放血管活性介质。随着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血管活性介质的释
放,局部血管通透性升高,因待测物质与染料(通常是伊文思蓝)混合,局部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