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 工 进 展
INDUSTRYAND
-582· CHEMICAL ENGINEERINGPROGRESS2010年第29卷增刊
热表面原油污垢沉积过程研究方法及实验装置设计
刘洪安1~,陈新国2,向建福4,赵辉1,陈宏刚1,王宗贤1,杨朝合1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55:2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北京100010;
3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滨州256619;4中国石油物资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通过金属表面对原油进行加热是石油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传热方式,该过程的效率对整个原油加工过
程的能耗超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常减压、焦化等典型石油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原油受热后在金属
表面生成的污垢极大的影响了传热过程的效率,因此,抑制换热网络中的污垢沉积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原油
加工过程能耗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原油高温结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实验室中研究污垢沉积过程的研
究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并用该装置模拟了常减压加工过程中热表面的工作环境,对污垢沉积的主要影
响因素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换热器;节能;原油高温结垢
在换热器或者管式加热炉中,通过金属表面对 表1原油污垢沉积的实验
原油进行加热是石油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加热方
式。以最普通的常减压装置为例t原油在进入常减
压蒸馏塔之前需要被加热,其所需热能的60%~ 原油 原油温度232℃ 单管式换热器
70%是靠换热网络将下游产品的热量回收,剩余的 ~一 热表面温度365~475℃
热量则是通过管式加热炉的炉管进行传递,因此,
冷湖重油 传热表面温度160~240热阻探针
金属表面的传热效率决定了整套装置热量利用的效
一嗍 ℃
率。金属本身的热阻较低,能够保证较高的传热热
加拿大 原油温度200~285℃热阻探针
效率,但是,原油受热后在金属表面生成的污垢却 ~~ 原油 传热表面温度300~380
有较大的热阻,直接影响传热的效率,降低热能的
嬲 ℃
回收利用,其损失的热量只能靠加热炉燃烧额外的
澳洲轻质原油总体温度80~120℃热阻探针
燃料来补充。处理能力在10万桶/天的炼厂,进入
原油 传热表面温度180~260℃Heated
加热炉的原油温度每降低l℃可使其每年增加400 耄|~~ probe
万美元的燃料费用【l】,并相应的增加750吨二氧化
|耄
碳的排放。此外,污垢的沉积还增大了系统内压降,
使输送设备的负荷随之增大,同时还会影响整个装
置的处理量。由此可见,原油加工装置内的污垢显 盐类;脱盐以后的污垢,主要是有机物质,是由原
著地增加了整套装置的能量消耗,导致了巨大的能 油在200400℃高温下生成的。后者对换热网络
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造成破坏。目前大 能耗增加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原油的高温结垢是
多数炼油厂是通过采用夹点技术等优化换热网络设 当前研究的重点。表l总结了近年来主要的原油高
计和操作来减少原油加工装置换热网络的能量损 温结垢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对于阐明原油高
失,但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动向分析.pdf
-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pdf
- 蒲黄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pdf
- 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同安湾为例.pdf
- 等离子体气相法生产氧化铋的进展和应用研究.pdf
- 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和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pdf
- 建筑隔震结构研究进展和分析.pdf
- 东部发达地区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行为探究.pdf
- 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在单胃动物营养地研究进展(综述).pdf
- 公路施工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探究.pdf
-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超高层结构伸臂消能体系抗倾覆性能的研究.pdf
- 氟哌噻吨美利曲新对伴抑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的研究.pdf
- 基于FGOALS-S2耦合气候系统模式的宁夏区域极端气温与降水变化预估.pdf
- 利用Qualisys红外高速摄像2D/3+D分析系统对陕西男子举重抓举动作技术的初步探究.pdf
- 多尺度卫星雪盖面积获取的对比的研究.pdf
- 废弃秸秆利用制作饲料草块工艺与设备技术分析.pdf
- 浸泡在液体中的钢安全壳地震响应分析技术的研究.pdf
- 国内外雨水人工渗蓄装置研究和应用.pdf
- 汉字分类及认知心理学和对外教学应用.pdf
- 三相逆变器的无零矢量共模电压抑制技术探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