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中国医学史在近代成为显学?
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济南 250535
1920年陈邦贤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史著作—— 《中国医学史》,这是
一本编年体医学通史;1937年再版时另立专篇叙述疾病史,采用以西医的疾病及生理解剖
系统为目,纠正了 “一版”中的若干错误,并被列入 《中国文化史从书》中;1940年出版
了日译本。1932年王吉民、伍连德的 《中国医史》 (英文版)出版,详今略古,推动了中
国医学史研究走向世界。李涛的《医学史纲》(1940年)、李延安的《中外医学史概论》(1944
年)都以兼有世界医学史和中国医学史为特点。秦伯未的 《国医小史》 (1925年)、张赞臣
的《中国历代医学史略》(1933年)、谢观的《中国医学源流论》(1935年)、陈永梁的《中
国医学史纲要》 (1947年)等众多的通史类著作也相继出版行世。在近代,不仅医学史著
作林立,与其相关的组织与事业也齐头并进。
巾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集传》、佚名氏的《医林续传》及《历代名医姓氏考》等罕有变化…。
上述这些著作,基本都是文史子集中医家传记的资料汇编,按现代的标准都不能算是
真正的医学史专著。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源远流长,举世闻名,形成了厚重博
大学术体系的中医的发展历史,此时正亟待有识之士去整理和发掘。
二、。新史学”兴起后,以科学方法整理历史成为时尚
在影响近代学术文化变革的诸多外来因素中,“西学”中的“科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因素。近代中国社会将西方的“科学”作为拯救中国危亡、富国强兵的灵丹妙药。J下如胡
适在《科学与人生观》的序文中所说:“近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
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
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这样儿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
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
的。”晗1在这种“科学崇拜”的历史语境下,得风气之先的中国学者,更是力图以“西学”
中先进的“科学”改造中国传统的“旧学”,“科学化”便成为中国学术界普遍追求的目标。
在“科学”对中国人文社会各学科的影响中,史学是最为明显的一门学科,其中的明
星人物便是梁启超。梁启超接触“科学”,是“科学”在中国较为广泛传播之时。在对西方
“科学”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他便致力于以“西学”中的科学理论、方法、精神等来改
造中国传统旧学,并认为能与西方新学术沟通的只有史学:“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
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但“陈陈相因”的中国“旧史”,不过是封建帝王之“家谱”、“相
斫书”,“皆如蜡人院之偶像,毫无生气,读之徒费脑力”,无法因应“时变之亟”,担负起
挽救国家危亡之重任。故大声呼吁:“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
大。川31为此,他于1901、1902年分别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
及《新史学》两篇论文,提出以“科学”方法全而改造旧史学,创建科学的“新史学”的
主张。
自此以后,尽管中国史学史家辈出、流派纷呈,史学思潮迭兴,但全都笼罩在“科学
文化”及“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各家各派都开始了其“科学化”的行程。故许冠三
说:“从新会梁氏朦胧的‘历史科学’和‘科学的史学’观念起,新史学发展的主流始终在
‘科学化’,历来的巨子,莫不以提高历史学的‘科学’素质为职志。”H1
三、中医学界救亡图存,彰显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医学以其崭新的理论体系、确凿的临床实效、机械唯物论的严
密推理,实验科学的雄辩事实,细胞、器官、血液循环等崭新概念,通过建立…整套与西
方同步的医学体制,包括医院、诊所的建立及其管理,医校、教育和行政制度的建立及人
量中国西医学生的培养,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问犟,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中国学术界占
据了医学主导地位,并逐渐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形成了以近代科学(包括西医学)作为衡
量和评判中医是否科学的价值观念。于是,著名的学者(如梁肩超、严复、傅斯年、胡适、
郭沫若等)和西医人士纷纷诟病中医不科学。进入20世纪后,中医的发展而临更加困难的
局而。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话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学校条例中,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