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学校:杭州第二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命题学校:杭州第二中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2002年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 A.棉 B.麻 C.毛 D.丝 2.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对于“良工”认识无误的是: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C.体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D.推动了诸侯的争霸斗争 4.陆游诗《纵笔》:“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有同学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较低,不宜采信 B.宋代行省与元代行省同名异物,没有任何联系 C.利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行省制度源头在宋代 D.元代吸收了前代地方统治经验 5.明清之际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右图他的这幅作品属于①宫廷画②工笔画③文人画④花鸟画⑤写意画⑥山水画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6.孔子曾提及如下观点:“凡人立志于仁就要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鉴于此,宋明理学家提出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7.比较宋代和元代书院分布图,可以得出的信息有:①元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书院数量剧降②北方书院增量较多与元朝定都北方有关③南方书院减少说明经济文化重心北移④朝代更替打断文化发展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A.①④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 9.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A.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 B.英国女王是“虚君”,统而不治 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 10.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过程 11.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 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 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 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 1.中共的某次会议上做出如下决议:“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大 D.遵义会议 13.近代有一本回忆录这样写到:“师长又问我为什么要参加红军。我说红军来了以后,我们家乡解放了,除了给我们家分了地,还分了茶山,每年可以收到几百斤油茶子。”可见作者参加红军是为了 A.推翻资产阶级 B.改变社会性质 C.消灭阶级压迫 D.保卫胜利果实 14.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y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