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青藏高原构造历史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作用的控制.pdfVIP

初论青藏高原构造历史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作用的控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 1年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下册) 初论青藏高原构造历史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 作用的控制牛 周业鑫,汪雄武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白65 Ma以来强烈碰撞而形成的活动大陆碰撞造山带(侯增谦,2006)。 其作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碰撞以及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强烈俯冲而引起的造山运动的产物,由来自 塔里木一中朝板块的北昆仑一阿尔金一祁连地体,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南昆仑地体、可可西嫩一巴颜喀拉地 体和冈瓦纳古陆的羌塘地体、冈底斯地体及喜马拉雅地体等3大板块的6个地体,经过多次裂解、会聚和陆 内俯冲作用拼合而成的巨型构造块体(丁林,2003:崔军文,2006)。讨论青藏高原的构造历史,分析其构 造演化对冈底斯成矿带的控制特征,将会为后期找矿:[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概述 青藏高原由一系列地块拼合而成。受印度洋扩张影响,从217Ma以来印度板块向北推移,促使新特提 斯洋向北发生洋壳板块俯冲(B型俯冲)而不断消减,而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汇聚,到70--一65Ma板 块汇聚速度达到高峰,大约在65Ma新特提洋基本闭合(莫宣学等,2003),随后进入大陆板块俯冲(A型 俯冲)时期,即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造山运动。侯增谦(2006)将该碰撞造山运动划分成了三个时 段,即主碰撞、晚碰撞和后碰撞。 主碰撞时段发生于65Ma,41Ma,该时期内形成以地壳增厚、壳源岩浆活动、同碰撞剪切和逆冲推覆为 特征的碰撞汇聚和挤压增生环境。在66~58 Ma,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对接碰撞,导致主碰撞带地壳加厚和 地壳深熔,58~53Ma发生陡深俯冲,在52-47Ma幔源物质对岩浆形成和地壳垂向增生产生巨大贡献(洪大 卫等,2000),经历大陆强烈碰撞和地壳缩短加厚之后,俯冲的印发大陆板片可能于52~47Ma出现板片断裂。 通过断离窗而上涌的软流圈物质可能在42Ma前后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小股玄武质岩浆上侵至浅部地壳形成厚 达5000余米的林予宗火山岩系和延伸长达1500余千米的冈底斯花岗岩基,与此同时产生的伴生构造变形, 为东西长达数千米高海拔的喜玛拉雅和广阔的青藏高原。 晚碰撞阶段发生于40-26 Ma,为造山中期阶段,青减高原开始抬升。该阶段形成以壳/幔物质流动、幔 源或壳/幔混源岩浆活动、大规模走滑断裂和大规模走滑剪切为特征的陆内俯冲和构造转换环境。岩浆活动 主要集中于羌塘地体和青藏高原东缘。受印一距大陆碰撞引起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并伴随晚碰撞岩浆活动的地 壳变形,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构造转换带,发育~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系和摺皱逆冲断裂系,并沿羌塘一金沙 江一带开始以山脉的形式抬升,并在这一时段,青藏高原已整体抬升。 后碰撞时段时代为250Ma,为后碰撞伸展期。主要形成于以岩石圈地慢对流减薄、大规模拆离系统、 大量NS向正断层及裂谷发育和慢源或壳/慢混源钾质一超钾质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地壳伸展环境。在这一时段 岩浆作用以形成高原腹地的钾质一超钾质火山岩、钾质埃达克岩、淡色花岗岩与钾质钙碱性花岗岩为特征, 集中发育于冈底斯构造一岩浆带和西藏南部地区。高原腹地的钾质一超钾质火山岩面积大,遍布整个高原, 主要呈斑岩产出,并沿冈底斯分布,构成含Cu斑岩带,年龄集中于18~12Ma。与之相应的构造变形均以 地壳伸展为特征。在高原腹地,形成一系列跨越不f司构造单元的NS向正断层系统,构成NS向裂谷的边界 断裂,并切割高原内部E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系。 25~18Ma为后碰撞早期阶段,主要发生下地壳流动与上地壳缩短,表现为下地壳塑性流动并向南挤出, 在藏南地区形成EW向延伸的藏南拆离系,上地壳强烈逆冲推覆,在拉萨地体发育E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系; 晚期阶段主要发生地壳伸展(18Ma):垂直碰撞带的EW向伸展,形成一系列横切青藏高原的NS向正断层 。基金项F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困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项f1(编号:SZD0407)资助。 作者简介:周业鑫(1987年生),男,硕-上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从事区域成矿学方面的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