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降气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从香苏散的主治演变谈起.pdfVIP

论降气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从香苏散的主治演变谈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降气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从香苏散的主治演变谈起 刘果王凤云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91 摘要:香苏散是理气解表之名方,随着后世医家对本方认识的逐渐深化,其主治范围不断拓宽。董建华院士将其运 用在脾胃病的调治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机理在于通过对原方灵活的化裁。使其组方特点顺应了脾胃通降之性。 香苏散首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为: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炙甘草一 两,陈皮不去白,二两,为租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日3服。若作细末, 只N-钱,入盐点服。该方有理气解表之功,主治四时瘟疫伤寒。后世医家多以之治疗风寒感冒兼 有气滞证者。而尤以富贵尊荣人,体质柔弱,腠理疏松,居室周密,稍有起居不慎则发病。但因其 感邪轻浅,体质薄弱,不需发汗峻剂,可用本方代替麻、桂二方。治疗表寒轻证。方中香附与紫苏 叶相配,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和血。陈皮行气燥湿,甘草益气和中。四药相合,有芳香辟秽、 理气解表之功,可使气血和而微汗出,风寒解而病自愈。临床使用极为广泛,在历代先贤的不断努 力下,本方的主治范围不断扩大,至今香苏散及其加减方在脾胃病的调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何由一解表之剂转为理气和胃通降之方,这与方中紫苏、香附之精妙配伍与胃腑之生理特性密切 相关,本文试图梳理其主治演变之学术脉络,以明其理,可彰医者之巧思。 1感冒 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在本方基础上加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及生姜,治疗四时感冒, 症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者,其中荆芥、防风、秦艽皆为风药 之润剂,蔓荆子清利头目,川芎理气活血,仍秉承了原方温而不燥,条畅气血的功效,为理气解表 之良方。试举蒲辅周治疗薛某感冒一案为例: 薛某,男,60岁。初诊日期:1963年3月8日。 主诉:感冒两周,尚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脉浮微数,舌 淡苔白黄腻。属感冒夹湿,治宣疏解。 方药:苏叶4.59,杏仁69,桔梗39,炒枳壳39,前胡3g,制香附39,陈皮39,炒莱菔子4.59, 薄荷(后下)39,荆芥39,甘草1.59,葱白(后下)3寸。 二诊(3月16日):体温正常,咳嗽已止,咽已不痛痒.鼻塞减轻,流黄粘鼻涕,大便软,量 少。脉浮滑,秽苔未净。病势虽减,外邪未尽,治宜疏解,兼理肠胃。 炒莱 方药如下:苏叶69,杏仁69,桔梗39,炒枳壳4.59,前胡39。制香附4.59,陈皮39, 菔子4.59,僵蚕4.5g,炒神曲6克甘草1.5克豆豉9克葱白(后下)3寸 。4月2日(三诊):药后鼻塞减,不流涕,食纳尚可,腹胀,大便不畅量少。脉沉滑,秽苔未 尽。外邪已解,湿滞来尽,治宜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方药如下:炒苍术6克厚朴6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法半夏6克蕾香梗6克槟榔4.5克炒枳实3克 大黄(另包后下)3克神曲(炒)6克生姜3片 继用香砂平胃丸3袋,早晚各服6克,白开水下,调理而愈。 (《蒲辅周医疗经验》) 此为外感夹湿夹滞之证,识证关键乃由舌苔之腻得来,老人脾胃虚弱,感受外邪后表气闭郁, 肺气不宣,影响中焦运化,湿滞内生,里气不通,当表里同治,蒲老选择香苏散原方解表散邪,理 气和中,因初诊表证时为重,加前胡、薄荷、荆芥、葱白助苏叶解表之功,稍加莱菔子化里滞,并 以杏仁、桔梗、枳壳通调气机,二三诊时因表证已解,故加重消滞和中之力。后以平胃散化裁收功。 本案可看做脾胃内伤基础上之外感,内有饮食积滞,外有风寒侵袭,以本方解表和中并用。通过本 案已显示出香苏散原方已有表里同调之用,.苏叶、香附合用,其治仍偏于表散外邪而兼有调理脾胃 气机之能。 2月经不调 由于本方中苏叶与香附理气活血并用的独特配伍,本方在治疗妇人经期外感,妊娠感冒有着广 泛的运用,因妇女“以血为本”,且多气郁之证,香苏散不但能发表散寒。宣通肺气,而且苏叶兼 具红绿二色,气味芳香,气血同调,尚有理气安胎的作用。“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 事,故专治气结为病。”《本草纲目》谓其“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本方能使气血流畅, 冲任得通;如加减得当,能治疗妇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