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脑卒中的治未病与影像学检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仍然可以采取内关穴针刺或穴位注射‘31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l】郭启勇主编.介入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 【2】耿坚,姚明荣,詹松华,等.中药辨证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 像学杂志,2010,8(2):97.99. [3】李静.双侧内关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TACE术后恶心呕吐77例I临床效果观察[J].齐鲁护 理杂志,2011,17(26):122.123. [4】张继成,闫思岑.内关穴在临床上的应用[J].四川中医2009,27(2):121-122. [5】朴京爱.内关穴双向调节作用考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2-33. [6】耿坚,姚明荣.中医心理治疗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 志,2011,9(2):168.170. 论脑卒中的治未病与影像学检查 耿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在世界各地脑卒中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都很高。据2008年公布的中国第三次居民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 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不仅高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 还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且其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在 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5%的病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 者约占40%。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大特点, 给社会、家庭及患者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目前我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的医疗费用 超过100亿元。 虽然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该病是可防可治的。脑卒中分为缺 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占70%以上。近年来,针对超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静脉溶栓治疗逐渐取代了动脉插管溶栓,其疗效是肯定的,并发症也较低。 4 当然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能够在4.5~6小时时间窗之内接受正规溶栓治疗的患者 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错过了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而丧失工作能力和 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脑卒中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 吸烟、心房颤动、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的家族史,这些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 高危因素,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确实可降低脑 卒中的发生率。在我国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工作正在稳步的开展中。 所谓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的预防,是通过对高危致病因素的干预,以降 低疾病的发病率为最终目的。对于脑卒中而言,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对高血压人群 的监控和改变居民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与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不 谋而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 锥,不亦晚乎”。“治未病”是中医整体医学的特色之一,可以也能够在脑卒中 的预防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按照《内经》对于养生的要求,正如《素问·上 古天真论》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 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以下试从饮 食、健身、情志等几方面简要地分析中医治未病对脑卒中的预防。 1中医养生治未病 1.1粗茶淡饭以实脾 脑卒中多属中医的中风、眩晕等范畴,中风之为病, 实乃肝证也。肝肾之阴虚、肝阳之上亢、肝风之内动,此类病证在发病之前早就 存在了。自当谨守古训,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日: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主水谷之运化,食物靠脾胃消化,而饮 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又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它病。 在饮食的调理上,应改变暴饮暴食、膏粱厚味的饮食习惯。提倡低盐、低糖、控 油,合理的膳食营养,包括玉米、小米、燕麦、荞麦、红薯等五谷杂粮,也包括 芹菜、洋葱、苦瓜等蔬菜,这些食品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来说, 自然是益处多多。同时亦可发挥中医药食同源的特色,取枸杞、山药、莲子、薏 仁、山楂、百合等煮粥、炖汤食用。以良好的饮食习惯来改善脾虚、痰湿、血瘀 的致病基础。 [通讯作者]耿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张衡路528号201203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