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强化作业(人教版必修2).docVIP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强化作业(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强化作业(人教版必修2).doc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 2013·黄山联考 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中蕴含的信息是 《上海新报》创办与洋务运动同一时期 《上海新报》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 《上海新报》发行主要配合维新变法 《上海新报》当时在屯溪发行量超过上海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故应排除;在题干中未反映。故选D项。 2. 2013·济南模拟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得创办报纸的目的是互通商业信息。 3. 2013·咸宁模拟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答案] B [解析] 关键信息: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A项与题意相悖;题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是因清朝官员深为不满,B项正确;C、D两项题干未反映、涉及。 4. 2013·青岛二中月考 以下民国初年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进步性不包括 A.观念上男女婚姻自主、平等 B.礼仪上由繁琐到相对简单 C.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习俗的变化。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新的思想和习俗开始传入中国,包括婚丧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念上追求平等、简单,但是体现不出政治因素来。 5. 2013·盐城调研 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 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上海出现洋楼、洋轿、洋灯、洋锅,说明正确;“莫不以洋为尚”说明正确;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社会生活虽然受到西方影响,但仍保留传统东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体现的是土洋并存,故不正确。 6. 2013·山西模拟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示“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追求时尚的一种反映”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根除,它的范围还很小。 7. 2013·云南师大附中月考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名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B、C、D三项都只是对材料的单一解释,而不是反映材料”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实质。 8. 2013·咸宁模拟 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是民国初年张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