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doc
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
摘要
邻水县石永中学:郭立明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能够融合成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其中重要原因:各个民族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在政治上相互兼容、在思想和文化上具有相通性, 具有共同的生活地域。才使中华民族越来越具有凝聚力。
关键词:统一,大家庭,原因,凝聚力。
正 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为什么能够融合成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呢?其中重要原因:各个民族在经济、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等方面相互兼容,才使中华民族越来越具有凝聚力。
(一)民族融合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秦汉以后,中原皇朝与周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最初的经济交往是与政治、军事目的相联系的,如张骞出使西域,原是为联合西域各民族,在政治上孤立匈奴,在军事上打击匈奴的目的而去的。虽然在刚开始时出使的政治目的未能完全达到,但是在经济上却收效颇为丰厚。张骞从西域带回来了许多中原不曾有的经济作物及果品、蔬菜类等农作物品种,如芝麻、蚕豆、豌豆、胡桃、黄瓜、大葱、胡椒、胡萝卜、苜蓿、葡萄、石榴等种子,这些农作物、经济作物的普及,促进了中原经济的发展。
农耕民族生产中所使用的驴、骡来自游牧民族的匈奴;而游牧民族生活中所需要的丝绸,来自中原从事农耕的汉族。农耕民族所生产的粮食的主要品种是:稻、稷、麦、黍、豆、玉米等等。在这些农产品中,只有小米和个别豆类(稷、菽)及稻类是中原传统的食品;而小麦是由西域民族经西亚传入中原的,玉米、高梁(蜀、黍)也是由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棉花原产于南亚次大陆,它是由西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最先引进后,传入中原农耕民族的;中原的粮、丝、茶与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肉类、奶类、油类等产品,构成整个中华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产品。
在中原王朝同周边民族政权的经济交往的历史中,形成了通关互市的传统习惯。如“盐铁贸易”、“茶马贸易”、“粮畜贸易”、“马绢贸易”等;这些贸易对各民族之间来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双方经济生活之必需,尤其对周边少数民族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宋英宗初年西夏主谅祚求宋复榷场,南宋不准,西夏的经济为此受到了极严重的影响,西夏于治平三年(1066)派兵攻宋(后被宋击退)。明时万历年间,明朝停止与蒙古族首领俺答汗的互市,使在草原的地方蒙古族政权“日无一食,岁无一衣”。明与后金交战时,因停止通贡,阻止互市,使后金粮价高涨,田园荒芜,甚至出现以人肉相食的局面。历史上的“庚戍之变”,就是蒙古族首领俺答汗试图“以战求和”,用武力来逼迫明朝通商互市的战例。“土木之变”也是因蒙古族首领也先借口明朝限制其贡使人数,回赏不足,发兵攻明,虏明英宗于土木堡;后来在于谦率北京军民的抗击下,也先攻北京受挫,只好送还英宗,双方重新通贡、互市,遂罢兵。中原王朝也曾利用拒绝贡使,停止互市的经济手段来迫使某些反抗自己的民族就范。如公元1488年吐鲁番侵占哈密,杀明封忠顺王罕慎,明确以嘉峪关,限制吐鲁番到内地进行贸易,气绝贡使或削减贡使的赏赐等手段,制裁吐鲁番,使其在经济上受到很大的损失,结果吐鲁番被迫归还哈密王印和所掠的人口。通过互市、榷场交易也给中原皇朝和周边民族的统治者带来了很好的收益,使双方都增加了税收;也给各民族人民带来了利益。
各民族这种经济上相互补充,互相依存的兼容性,必然形成经济上的民族亲合力,由此而产生政治上的民族亲合力。
(二)民族融合在政治上的相互兼容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后,几乎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都沿用秦朝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至今天秦时的县制和元时实行的行省制,清朝对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仍在我国行政区域管理的形成中有所体现,当然这种政治管理体制的具体性质、内容、名称在各个朝代是有所区别的。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在中原建立王朝后,都接受或实行汉族的封建社会制度;如辽朝、金朝、清朝等。
中原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所采取的政治手段中最常用的是招抚。而“和亲”政策是招抚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婚姻实现政治同盟,早在周朝时就曾出现,周朝时“周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后,与戎狄兵共伐郑。”自中原统一的皇朝建立后,汉朝是最早采取“和亲”政策这种政治手段的;汉高祖刘邦以民女充任“长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双方约为昆弟;同时,“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于是“冒顿乃少止”。在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采用“和亲”手段与畏兀人上层“联姻”,成吉思汉将亲生女儿嫁给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以后蒙古公主又多与畏兀儿人贵族首领通婚,使元朝在西北得到了畏兀儿人的有力支持。清朝满族统治也同样利用“和亲”政策来加强“满蒙联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后妃中就有来自蒙古族的后妃。皇太极和康熙都曾将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