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号看中国历次农民起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口号看中国历次农民起义.doc

从口号看中国历次农民起义 自从阶级产生后,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息过。尤其是封建王朝建立后,农民阶级作为最大的压迫阶级,对封建王朝的压迫和剥削作出了一次比一次剧烈的反抗回应。在农民起义中,提出了许多口号,表达了农民阶级作为反抗者在当时的追求。 一、叙述 下面,是我通过各方搜集,尽可能罗列出来的农民起义口号: 1、陈胜吴广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秦朝的暴政,提出的口号有“大楚兴,陈胜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严格意义上说还包括项羽刘邦看到秦始皇巡游后说出来的“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及刘邦进入关中后提出的“杀人者死,伤及盗者抵罪”。 ?2、绿林赤眉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王莽政权,提出的口号有绿林军的“刘氏复起,李氏为辅”,赤眉军的“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刘氏复起”是希望恢复汉朝的统治。 ?3、黄巾军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东汉的黑暗统治,提出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是指东汉政权,“黄天”是指黄巾军。 4、孙恩卢循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东晋的腐朽政权,当局势大好时,孙恩对部众说道:“天下无复事矣,当与诸君朝服至建康。”当局势不好时,则说:“我割浙江以东,不失作勾践。”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当时是东晋的都城。 ?5、隋末农民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隋朝的暴政,提出的口号主要包括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李密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6黄巢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唐朝的腐朽没落的统治,黄巢自称“天补均平大将军”,主张“天补均平”。 ?7、王小波李顺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北宋的残酷统治,王小波李顺对起义民众讲:“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主张“均贫富”。 ?8、钟相杨么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南宋的腐朽统治,提出“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主张“等贵贱,均贫富”。 ?9、红巾军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元朝的腐朽统治,起义策划者在黄河地下埋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刻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等字,并编谣流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10、邓茂七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明朝的阶级压迫,邓茂七自称“铲平王”,表示要铲平不公平的社会。 ?11、明末农民起义 这次起义是反抗明朝的腐朽统治,李自成的起义军提出了“等贵贱,均田免粮”,“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口号。 ?12、太平天国运动 这次起义是反抗清朝的腐朽统治,提出了“一律平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口号。 ? 二、一点看法 ?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口号与主张,看起来还有些乱,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我来谈一点看法,未必都是正确的。 第一、当时这些口号,被历次农民起义军提出来,都表达了他们的心志,大致都表达了他们对压迫自己的阶级、政权、制度、甚至民族的反抗决心。 第二、神权色彩的体现与演变。从陈胜吴广起义中使用一些神秘手段,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绿林军提出“刘氏复起,李氏为辅”,黄巾军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到元末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些口号中或多或少都充满了神权思想,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一种阶级水平和反抗心理。这些参加农民起义的群众,脱胎于中国的封建土壤,自然携带着封建社会的因子。神权思想就是封建社会的重要因子之一。发动起义的人,似乎也看到了反抗者队伍有些势单力薄,有一种借助神的力量,依靠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的心理,借助神的力量来号召和汇集更多的人一起造反的心理,从侧面反映出一种不自信的心理。当然了,这些带有神权色彩口号的提出,主要是出现在早期的农民起义中,到了后来逐渐淡化,但是并没有消亡。 第三、当时社会法制的缺失或者畸形。从刘邦提出“杀人者死,伤及盗者抵罪”到“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折射出一种气息:当时法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是一种紧箍咒和强加在身上的锁链。否则,刘邦是不会废尽秦法,与民约法三章的。樊崇只是个农民,没什么文化,他提出“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说明当时法制是十分畸形的,法律只是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的一种工具。农民阶级提出这些口号,反映了他们对当时法制的不满,希望能够在法制这一政治制度层面来作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改变。很有意思,类似这样的口号在后来就再也没有大规模地提出来了,也许是农民阶级看出了点什么,觉得仅仅改变法制,从法制上入手“闹革命”并不能够改变他们的处境。 第四、特权思想的体现及演变。从陈胜吴广振臂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项羽与刘邦见到秦始皇巡游后分别脱口而出的“彼可取而代之”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