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放的习作形式说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开放的习作形式说起.doc

从开放的习作形式说起 ——以中年级习作教学为例 庆元县实验小学 胡凌燕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庆元县实验小学的一名一线老师。今天我想以中年级习作教学为例和大家谈谈自己对“开放的习作形式”的理解。 “开放”,百度的解释是张开、释放,解除限制。“习作形式”,百度中没有释义,但对“形式”的解释是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即为事物的外形,也有指办事的方法。那么“开放的习作形式”,我理解为“没有限制的,以鼓励学生自由的,个性地生命、情感表达的习作教学形式”。 大家请看第一组图,如果我们用两条线来表示形式,我们发现,形式越开放,角度就越大,当形式完全放开时,我们就能收获一个丰满的圆。说明开放的形式,能收获圆满。真的是这样吗?接着请大家看第二组图,这有许多线,表示许多的形式,但是为什么它没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满圆,而是一片混乱和无序呢?因为它没有基点。这就说明形式得在基点上进行开放才能实现其开放的意义。 那么习作形式的这个基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写的能力,写的范式。新课标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不拘形式”不能像昨天柴冬青老师说的那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变成“打水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能先懂得“形式”,才能“不拘形式”。 中年级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这时候的学生还不懂写作的范式,习作的方法,所以,我认为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降低习作难度,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的“范式”,写作的“范式”上来,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 因此,在中段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做出了如下的尝试: 一、随文练笔,课内得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随文练笔,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大趋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单元习作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关注文本的篇章布局、构段方式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和特色,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手段,在不断地说和写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语言表达的多种形式,构建内部语言体系。昨天柴冬青老师的讲座对这一点已做了具体的阐述,我就不多说了。 二、前置作业,打开思路 《再寄小读者》一文中,冰心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做过这样精辟的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物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 为什么无话可说,是因为给的话题太窄了吗?不是。纵观教材中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多数是采用叙述形式,或提出问题,或列举写作材料,以激发写作兴趣,有的还以“可以写……也可以写……”的方式放宽选材的要求。写作理念、题材的要求已经开放了,只要围绕“话题”,什么都可以写,凸显了“话题宽泛”的特点。 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吗?其实,学生的生活体验一点不比成人少,他们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听声音,每一天都在积累,都在沉淀。但是“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收藏的缘故。”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使用的意识和方法。所以教师这时候要引导学生打开素材库,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加以整理、组织和使用。我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前置性作业单”。 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习作内容和要求如下: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我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如下: “我的校园”记录表 时间: 记录人: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游戏,校园带给我们许多欢乐和美好的回忆。那么你是否仔细观察过我们的校园呢?带上记录表,漫步校园,相信你会有许多新发现!如果对别处景物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仔细观察,并且记录下来。 什么地方 哪一处 有什么景物 特点 校园 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习作内容和要求如下: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我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如下: “走进田园”记录表 时间: 地点: 记录人: 金黄的稻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