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信息题看“二期”课程改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新信息题看“二期”课程改革.doc

从新信息题看“二期”课程改革 孟玉庭 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新教材试验工作,已进入第三个学年。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在物理拓展教材中及近几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渗透新情景,新知识,新方法的问题。新信息问题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包括一些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以热点材料、新闻事件、前沿科学等问题为背景,具有相关性、隐蔽性和迁移性,即试题中的问题与那些物理知识发生联系,应该应用什么物理规律,采用什么物理模型解决问题,不是一目了然的。因此,新信息题要求学生能够深化,活化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具有比较完整的有机的物理知识体系,了解解题的一般方法。除了具备这些一般的能力外,被测试学生还应具备阅读分析信息能力,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及移植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些新动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意识。处理这样的问题同样要依赖于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此类题一般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这需要老师们平时注意对学生加强物理信息问题的教学,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合理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分析习惯,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处理信息问题时应做到“沉着冷静,认真阅读,逐层分析,逐步解决。” 新信息题的解决打破了以往地“题海战术”的老套路,因为它立足于被测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具备多种能力的基础,它特别能反映出被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 解决新信息题的一般流程是: 提取有效信息——抽象为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解决问题 解新信息题可从四大步骤上下功夫:第一步是审清题意,认真阅读,丢弃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信息。第二步是把有用信息与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纯化为物理过程,第三步是建立物理模型,确定解题方法。第四步是列式逐步求解。 例如:1.如图所示,一自行车上连接踏脚板的R1,由踏脚板带动半径为r的大齿盘,通过链r2的后轮齿盘连接,带动半径为R的后 (1)设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进时受到的平F,链条中的fs。通过观察,写 (2)设R=20 cm.R2=33 cm,踏脚大齿盘与后轮48和24,计算人蹬踏脚板的平均 (3)自行车传动系统可简化为一个等效杠杆以R为一力臂,在右框中画出这一杠杆示意图标出支 解析.(1)自行车传动系统中的转动轴个数为2,对FR1=Tr1,对后轮的转动 Tr2=fsR2. (2)由FR=Tr1,Tr2=2,及= f可得 . (3)如图所示 2.有同学在做“研究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20.0mL变为 mL.实验共测了5次,每次体积值直接从注射器 序号 V(mL) p(×105Pa) pV(×105Pa·mL) 1 20.0 1.0010 20.020 2 18.0 1.0952 19.714 3 16.0 1.2313 19.701 4 14.0 1.4030 19.642 5 12.0 1.6351 19.621 (1)仔细观察不难发现,pV(×10Pa·mL)一栏 (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问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 (2)根据你在(1)中的选择,说明为了减少误差,应 解析.(1)D (2)在注射器活塞上涂润滑油增加3.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下面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伸缩拉杆秤,结构如图,秤杆的一端(设开槽后套筒的重),秤杆与内层套筒上刻有质量刻度.空载(挂钩上不挂物体,且套)时,用手提起秤纽,杆秤恰好平衡.当物体挂在挂钩上时,往外移动内外套筒数相加,即可得到16cm,套筒可移出的最大距离为15cm,2cm,两个套筒的质量均为O1kg.取重力加速度g=m/s.求: (1)当杆秤空载平衡时,秤杆、配重物及挂钩所受重力相对秤纽的合力矩; (2)当在秤钩5cm,外套筒相对内套筒向右移动8cm,? (3)若外层套筒不慎丢失,在称某一物体时,内层套筒的左端在读数为1千克处杆秤恰好? 解析.(1)套筒不拉出时杆秤恰好平衡,此时两套筒的重力相对秤纽的力矩与所求的合力矩L,合力矩 ① =2×0.1×10×(0.08-0.02)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