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探究概况.pdfVIP

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探究概况.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 (2)湿热之邪粘滞难解,常使病毒性心肌炎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且易反复发作。所以,我们不仅要重 视疾病的院内治疗,还应注意患者在院外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后的定期随访。 (4)临床上对病毒性心肌炎湿热证药理学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复方制剂的药理学研究有限,在今后 的工作中有待于改善。 总之,祖国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从扶正祛邪,预防调护等多方面考虑,综合防治,充分发挥了中医药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研究概况 刘硕张明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儿0032) 循环系统疾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且死亡率高。研究表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 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病毒性心肌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死亡率。《内经》日:“心者,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中医虽没有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此类病名,但是医家普遍认为此病属于中医 “心悸”、“怔忡”之范畴。在治疗上中医药有着独特的优势。 1 《内经》 《内经》作为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虽无心悸、怔忡这些病名,但是对此病的病 因病机已有类似的记载。《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由此可见,心虽为五脏之一属阴,但心在五行中属火,主宣发阳气,同夏天 的热气相像。如果心阳不足或心脉闭阻则不能正常宣发阳气则引起心悸、怔忡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 病惊骇,皆属于火”为后世“寒凉派”刘完素心火甚易惊的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痹论》:“脉痹不 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与今天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极其相似。“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当扶正 祛邪。 2 《伤寒论》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正式提出了“悸”这个病名。并首次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作 出详细的论述。《伤寒论》对于本病心阳衰弱、心血不足、水饮内停等证有详细论述。代表的条文如《伤 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本方为《伤寒论》 温通心阳安神定悸的代表方,对心阳衰弱引起的心悸有良好疗效。后世研究表明,此方对窦性心律失常具 有双向调节的功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 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滋心阴补心阳的名方,为后世 气血双补治疗心悸开辟了先河,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 3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不仅描述了惊悸在 327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 脉象上的变化,还说明了惊与悸之间的区别。《金匮要略》:“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方中半夏燥湿 化痰,麻黄通阳散结,两药合用,治疗痰湿痹阻心阳引起的心悸。《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论五 苓散应用云:“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说明此方也可治疗水饮凌心 水湿内停之心悸。 4 唐宋时期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惊悸候对此病也有论述:“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 所称;或恐惧忧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风邪搏于心,则惊不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其状,目精 不转,而不能呼。”表明心悸是由风邪袭心引起的。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首次提出怔忡的病名,并提 出怔忡是由心血不足引起——“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 则心君自安矣。”同时也指出“又有冒风寒暑湿,闭塞诸经,令人怔忡;五饮停畜,堙塞中脘,亦令人怔 忡。当随其证,施以治法。”说明要用辨证论治的观点来治疗此病。《济生方》对惊悸也有描述,如“夫惊 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 遂使惊悸。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皆心虚胆怯之候也。”表明心虚胆怯是导致惊悸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宁其心以壮胆气”的治疗方法。 5 金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