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秋季平山中学高三年期中考语文试卷.doc
2014年秋季平山中学高三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2)(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6)()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B、(《》C、《》D、。《》E、《》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6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样红
杨葵
①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②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这又分虚实两面。
③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④这是虚的层面。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⑤来说细的。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⑥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⑦《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⑧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呑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⑨《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⑩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10、下列对“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从文化角度来说,“细”包含虚与实两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是一种务实的创作风格。
、“心不厌细”的前提是真苦之心,物质世界的浑浊也是往细处探掘的重要条件。、一系列的细节探掘,是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能拓宽我们人生之路的广度和深度。
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有哪些?(3分)
12、文章结尾提出的“心的味道”包含哪些深意?(3分)
(二)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13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分)
①对邀请院士作报告这样的事,主办方切勿仅仅一片好心,不能单纯追求现场观众座无虚席。②一场报告会的效果应该体现在报告人和观众双方的心灵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4讲 金属材料及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1讲 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2讲 烃及化石燃料.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3讲 卤代烃 醇 酚.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4讲 醛 羧酸 酯.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5讲 糖类 油脂 氨基酸和蛋白质.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6讲 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合成.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doc
- 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离子反应.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