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目结题报告.doc
项目结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足汗证病因病机的研究
二、课题组成员:付强 杜军 侯开放 何晓檬
三、指导教师:周丽雅教授
四、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目的:
1、明确足汗证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中医学中,病因主要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其中内因又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禀赋异常;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瘟疫邪气;不内外因包括外伤及病理产物性因素。
2、形成机理与哪些脏腑和经络有关。其中脏腑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经络包括手足十二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以及经别和别络等。
意义:
1、明确足汗证的病因病机。即足汗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依据研究结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高疗效。
3、促使我们对中医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锻炼了自己。
五、项目研究内容
1、查找中医经典文献,如《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认真记录分析有关汗证或足汗证的语句,并领悟作者的本意,得到其观点。
2、查找现代医学期刊如《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注意现代医学的哪些疾病可出现足汗。
3、最后,将所得观点进行归纳,对比,得出足汗证的中医病机及与现代医学哪些疾病有关。
六、项目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条件
1、足够的图书。其中包括中医古代经典文献和现代医学期刊。也可能需要网络支持。
2、实习期间积累的病例及所观察到的临床体征。
3、能够得到周丽雅教授等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的指导。
七、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12年7月至10月查找中医古代文献。
第二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查找现代医学期刊。
第三阶段2013年2月至4月将所查资料汇总。
第四阶段2013年5月至7月得出科研报告。
八、项目实施过程:
按照实施方案,分工协作,我们选取了中医经典文献、中医病因病机类专著、中医内科学专著、妇科类著作、儿科类著作、诊断类专著、方剂类专著、针灸类著作、医案、医话类著作、综合型著作等17类文献。约180本,现代医学期刊30余本,其中包括《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光明中医》、《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吉林中医药》等国家和省级期刊。记录有关足汗证的论述60余条,其中有关足汗证病因病机的有30余条,经过整理分析,总结出足汗证病因病机13种(并有治法方药),验方12首。西医学认为汗由汗腺分泌,而分布于脚底的汗腺大部分为小汗腺,小汗腺的活动受交感神经的支配,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多汗主要机理为:(1)由于神经损伤或感情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加,引起多汗。(2)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它对正常强度的神经性和非神经性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强。相反汗少或汗闭可能是由于神经冲动弱;乙酰胆碱分泌减少或神经紧张性降低之故。足汗证与现代医学中神经系统损害、内分泌疾病、先天性疾病和皮肤疾患有关
九、项目结果介绍:
足汗证的病因病机:
1实邪为患
(1)阳明热盛,津液旁流 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认为“二阳并病,太阳让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及手足汗出者,为热聚于胃,是津液之傍达也。孙一奎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有热聚胃府,逼而出之者,此阳明病也清·程国彭杨栗山伤寒条辨凡潮热手足濈濈汗出,为阳明胃实也若手足心濈濈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此有燥粪,为热聚于胃也清林佩琴何梦瑶刘国安手足汗出多而大便难者,属阳明热盛
(2)瘀血或食积阻胃 清·唐宗海
(3)脾胃湿热,流注于下 明· 徐春甫孙一奎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脚心汗,久不愈者,此湿热流注也今刘国安认为手足汗出多而黏者,属湿热。祝建权认为无热像而手足心汗出潮湿,属湿邪外越认为脾主四肢,临床上手足汗出属脾胃湿热多见。奚彩崑认为手足汗为湿邪困脾,脾运失调,水湿淫逸于四肢手足所致。高晓星认为足汗过多证的主因为湿热下注,腠理开阖不利。手足汗,此证由脾胃湿蒸,旁达于四肢所致。冯文林等认为由于饮食不洁或外感湿邪,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蒸久化热,湿热旁达于四肢而致手足汗出。赵务俭认为足汗证病机为脾失健运,湿浊不化,郁久化热,蕴热熏蒸,迫使汗出。
(4)寒邪直中胃腑
明·李梃《医学入门·伤寒初症》认为“有寒聚胃腑,大便初硬后溏,或水谷不分,手足濈然汗出。”
2正气内虚
(1)脾胃虚寒,固摄失职 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认为“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虚冷,水谷不别故也。” 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