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隐喻看文化:英汉俗语修辞审美观对比
张 令 千(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2)
摘要:英汉俗语的隐喻修辞对比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本文试图从无生物、有生物、爱情观和宇宙观的角度进行英汉隐喻修辞的对比,以求由一斑而窥全豹的修辞审美效果。
关键词:隐喻;俗语;修辞;审美观
A Culture Appreciation from the Angle of Metaphor: An Aesthetic Contrac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loquialisms
Zhang Ling-q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Ningbo 315212)
Abstract: There are numerous ways and angles to contract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nt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s from the angle of nonliving matters, living matters, view of love and view of the world to fulfill the purpose of appreciating the beauty of metaphors.
Key Words: metaphor; colloquialisms; rhetoric; 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orn),意为‘a transfer of a meaning’,在汉语修辞学中它又被称作暗喻。陈望道先生(2010)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说过:“隐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其实迄今为止所讨论的“隐喻”,“实际上是不同层面的语言现象”(徐鹏,2007)。传统修辞学主要将修辞看作是词汇的转用,故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主要指词汇层面上的语言使用现象。“相互作用理论”则是在句子层面上讨论本体与喻体之间在词义上的相互迁移和相互影响。“认知隐喻理论”则从认知的角度将隐喻放置在文化层面上予以探讨,试图说明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所独到的隐喻性的认知方式。“语法隐喻理论”似乎同样关注隐喻文化属性,但与认知隐喻理论不同的是,语法隐喻理论更多的是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何种语言形式表达的。因此本文主要是从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与metaphor、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角度来对比英汉中的“隐喻”。
俗语又称熟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甚至也包括了成语等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将俗语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用“熟语”或“习语”来代替,它包括了成语、谚语、格言、俗语、俚语;而狭义的概念只包括谚语和俚语(阎文培,2010)。无论是英语俗语还是汉语俗语都是经过高度提炼概括而成的。他们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定型,在语用上具有实用性为人们喜闻乐见;他们多半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大多承载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传统,通常蕴涵形象、丰富多彩的隐喻,既生动活泼有富含哲理;他们短小精悍、意在言外,深入浅出、画龙点睛(张培基,1979)。
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汉语与西语的俗语修辞,应该说其同大而异小,正如杨树达先生在他的《老清华讲义:中国修辞学》的自序中所说:
语言之构造,无中外大都一致,故其词品不能尽与他族殊异,治文法者乃不能不因。若夫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与治文法惟求达者殊科。族姓不同,则其所以求美之术自异。况在华夏,历古以尚文为治,而谓其修辞之术与欧洲为一源,不亦诬乎?昧者顾取彼族之所为一一袭之,彼之所为,则我必具,彼之所缺,则我不能独有,其贬己媚人,不已甚乎!
汉学中的修辞学渊源流长。《易.乾.文言》提出“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陈望道(2010)也提出“意与言会,言随意遣”的论述,他还引用了唐彪《读书作文谱》中的修辞观点:“说理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理反以隐,则宁质毋华可也。达意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意反以敝,则宁拙毋巧可也”。杨先生继而还提出了修辞的三个境界,即“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和“糅合的境界”,同时指出了修辞学的功能最终所能达到的三个层面:确定意义、解决疑难、消灭歧视。
中西方隐喻中的美学都面对两种审美境界:一是人为的美化,正如古典美学中的“错彩镂金”(华丽或浓艳);二是发乎自然的创作的朴素修辞,即“初发芙蓉”(朴素或自然)(王一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用于加工玻璃的双边磨边机.pdf VIP
- HIV相关知识培训课件.ppt
-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二)(叠合钢网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墙体).pdf VIP
-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三)(螺栓连接装配式夹芯保温混凝土墙体).pdf VIP
- J23J283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 (四) 混凝土自保温模块墙体 DBJT02-236-2023.pdf VIP
- J23J280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 (一) 桁架连接装配式模块墙体 DBJT02-233-2023.pdf VIP
- 一种双边磨边机.pdf VIP
- 癫痫诊疗指南(2025).docx
-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五)(低层现浇混凝土聚苯模块墙体).docx VIP
- GB/T 25097-2010_绝缘体带电清洗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