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组交流论文·采善篇
广西桂中坳陷碳酸盐岩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胡超俊邓志文窦易升张宇生
(中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东部勘探事业部 河北涿州072751)
摘 要:广西桂中坳陷沉积有巨厚的泥盆、石炭系海相地层,生油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
2003年度在该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攻关,针对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岩溶、裂缝发育,资料信嗓比低和前
所未有的复杂性、特殊性和风险性的特点,在选线选点、激发接收和静校正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使该区地震资
料取得了较好的采集效果。
关铒阅:碳酸盐岩弯线没计激发选点静校正采集效果
、j
1.引 言
工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来宾、合“1、河池、南宁地区境内,测线跨度范围大。区域构造位于
扬子陆块的东南缘,北与江南隆起毗邻,东以龙胜一永福断裂与大瑶山隆起、桂林斜坡分开,西以南丹一
都安断裂与南盘江坳陷隔开。桂中坳陷是晚古生代的坳陷,它的基底为下古生界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主要
发育泥盆系至中三迭统海相碳酸岩及泥质岩,i叠系及以上地层大部分被剥蚀。
之间。区内岩溶发育,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罔l【:区典型地表
桂中坳陷油气勘探程度偏低,八十年代之前曾完成17479kin的地震工作量,资料品质较差,区域构
造和地层层序认识不清,得不到好的或能够反映海相实体内幕地质结构的反射资料。自1984年资源评价
T作结束以后,f}{于一r作重点转移,桂中地区的石油勘探T作处于停顿状态。
2.技术难点
在广两桂中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技术难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Ih体陡峭、沟壑纵横,老地层出露,地层倾角大,造成地下地震波场复杂,地震成像困难。
————————————————————————竺查兰垒兰:墨兰苎
(2)地表多为碳d§盐岩出露,地下裂缝、溶洞发育,造成地震波能量衰减严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
(3)地表起伏剧烈,岩性多变,近地表结构复杂,纵横向变化较大,静校正难度大。
(4)各种干扰发育,特别是折射波干扰强,侧面干扰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3.技术对策
针对工区地表、地下条件复杂,地层倾角陡,资料信噪比低,有效波能量衰减严重的特点和难点,
采取以下四方面的技术措施。
(1)优化观测系统设计
针对目标地质体制定合理的观测方案,以解决地震成像问题。通过采用小道距、多道数、长排列的
观测系统,确保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有效地改善了资料品质,提高剖面的信噪比。
通过分析采集单炮和地震剖面(见图2),提取该区地球物理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和论证,以得好石炭
系及泥盆系主要目的层的资料,落实盆地基底的起伏规律。①采用小道距可以更精细的分辨地质体,对
小断块、小断层具有更高的横向分辨能力;②采用较大炮检距保证了单炮远道丰富的有效反射信息以及
剖面叠加的效果;③适中的覆盖次数对提高构造顶部及信噪比较低地段有明显效果。因此,采用观测系
统为:道距为30m,接收道数480道,最大炮检距7200m,覆盖次数选择在80一120次。
图2现场处理地震剖面(覆盖次数120次)
(2)加强选线选点工作,改善激发、接收条件
该区资料表明,在野外加大选线选戋力度,尽可能在地表低洼平坦区激发与接收,能够提高资料品质,使
地震资料更上一层台阶。
为更好的改善激发、接收条件,合理布设炮检点,我们采用了弯线施工技术(测线设计图见下图3)。
采用弯线施工时,南于物理点偏离原测线,地下反射点必然存在一定的离散。要保证偏离后的共反射点
能同相叠加到CMP道集上,需在技术上满足两个条件:
①弯线的地下反射点最大离散度要小于第一菲涅耳带半径:
R= +(U4)2
√九.
—————————————————————————坌竺查堕兰圭:墨苎苎
式中:R为第一菲涅耳带半径、H为目的层埋深、x为反射波长。
②地层倾斜时,主要目的层地下反射点的反射时差要小于1/4周期: Y。Vi/(8×F.×tgBl
式中:Y为偏离距离、Vi为层速度、F,为主频、B为地层倾角。
在选线施工中,CMP反射点的离散程度直接关系到叠加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