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高考地理试题-精华版.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2年高考地理试题-精华版.pdf

1952年高考地理试题 一、在下面各题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答时在正确的答案下画一横线。)(每题1 分。) (1) (开城,平壤,元山,汉城)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首都。 (3)中国最高的高原是(康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红色的中国首都设在(井冈山,延安,古田,瑞金。) (5)形成四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地轴和地球轨道面作23°30′的倾斜,地球轨道作椭圆形因而有近 日点和远日点,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6)苏联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不冻深水港是:(阿扬港,海参崴,鄂霍次克,埃尔曼。) (7)引黄济卫工程的目的是(防止黄河的洪水,灌溉平原省的农田和增加卫河水量以利航行,发电供 应平原省工业上的需要。) (8)我国华东最大的渔场在:(崇明岛附近,舟山群岛一带,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海南岛附近。) (9)布拉格是:(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匈牙利)的首都。 (10)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中苏联所以能战胜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最基本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发达,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领土广大人口众多。) 二、填空白(每题1分) (1)亚洲最高的山峰是( ),在( )南部境内。 (2)地球每( )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地球每( )天绕日公转一周,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 )。 (3)开世界和平会议的斯德哥尔摩是:( )的京城。 (4)中国共有( )省,( )行署,( )自治区,省份中( )省为最大,( )省 为最小。 (5)中朝边境间有( )、( )两条大河,在( )江上有( )发电厂被美帝国主义非 法轰炸。 (6)红军长征自江西出发经( ),( ),( ),( ),( ),( ),( ), ( ),到达( )。 (7)成渝铁路全长500余公里,它的起点是( ),终点是( ),在( )渡过沱江大桥。 (8)石漫滩水库在( ),可灌( )流域耕地九万亩,润河集蓄洪分水闸在( )境内,可 控制( )干流七十二亿多立方公尺的洪水。 (9)欧洲的第一产石油的国家是( ),第二产石油的国家是( )。 (10)我国的桐油产于:( ),( ),( ),( ),( )。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 (1)荆江过去何以成灾?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完成解决了什么问题? (2)伏尔加河与顿河间的运河通航后,怎样解决了苏联欧洲部分的运输问题和各水道干线沟通问题? (3)简述中国季风的成因及季风和中国气候的关系? 1952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 ①平壤;②3/4;③康藏高原;④瑞金;⑤地轴和地球轨道面作23°30′的倾斜;⑥海参崴;⑦灌 溉平原省的农田和增加卫河水量以利航行;⑧舟山群岛一带;⑨捷克;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填空白(每题1分) ,④(29)省,(8)行署,(2)自治区,(新疆)省最大,(台湾)省最小,⑤(鸭绿江),(图们江), 在(鸭绿江)上有(水丰)发电厂,⑥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西康)、(四川)、(甘肃)到达(陕北),⑦(成都),(重庆),在(内江),⑧在(河南 省),可灌(淮河)……在(皖北),……(淮河)⑨(苏联)(罗马尼亚)⑩(四川),(湖南), (广西),(贵州),(云南) 三、(1) 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从湖北的枝江到湖南的城陵矶这一段是长江的险要地带,江流特 别弯曲,河床淤塞得很高,甚至比北岸的平地还高,这里全靠荆江大堤以拦长江洪水,但因洞庭湖 本身的淤塞,在每年夏秋长江涨水便不能容纳,而国民党反动政府不给人民办好事,以致常将荆江 大堤冲毁,危害湖北江陵和监利附近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荆江灾害已全部 克服,一方面修固荆江大堤,一方面在荆江以西太平口与藕池口之间的低地蓄洪以备宣泄长江的洪 水,从此荆江水灾基本上被克服了,这充分说明了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

文档评论(0)

shaoyif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