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协大讲坛----3D打印与超材料智造.docVIP

上海科协大讲坛----3D打印与超材料智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科协大讲坛----3D打印与超材料智造.doc

上海科协大讲坛----3D打印与超材料智造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科协大讲坛管理办公室 协办单位: 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等 时 间:2015 年6月15日(星期一)下午14:00—16: 30 地 点:上海科学会堂 1号楼2楼凡尔赛厅(南昌路47号) 主讲嘉宾:戴尅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辛 皓 美国 活动流程: 1、主持人介绍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 2、戴尅戎院士作主题报告(30-40分钟左右 3、辛皓教授作主题报告(30-40分钟左右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超材料是最近十五年来新设计研发出来的具有各种特殊性能的人造材料。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性能(比如说负折射率,零折射率等),都可以被人工合成得以实现。超材料有不少非常新颖和有意义的应用, 例如隐身衣,超级透镜,超小形天线等等。但是超材料有一些内在的局限性,包括不可避免的材料的热损耗,复杂的材料结构的实现和制造,使得很多重要的应用和大规模商业化还停留在理论的阶段。 而三D打印技术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多关注和令人鼓舞的进展。三D打印实现的样品涵盖了乐器,车辆,房屋组件甚至整栋建筑。不同的结构材料,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聚合物,混凝土,甚至生物组织,都已经应用在三D打印技术里。打印的尺寸也大幅度地跨越了纳米到米的级别。三D打印技术恰恰是超材料完美的搭配,对于实现和大规模制造超材料有重要的意义。 辛皓先生是亚利桑那大学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教授,他一直在从事超材料(metamaterials)制造方面的研究。所谓超材料,是指拥有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性能的合成材料,比如弯曲电磁波、声波和其他类型的能力波等。与其合作研究者一起,辛皓发现了一种使用金属、塑料和其它物质3D打印超材料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3D打印出来的超材料具有一种奇特的负折射的特性,也就意味着这种材料可以实际上使光波倒退。 这种超材料比较类似于多孔保龄球和微小铜线电路板。当它们以非常精细的几何结构组装时,结果就会出现负折射现象:周边的能量波出现非自然的弯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形、幻觉等。 亚利桑那大学提供的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是想象一根稻草插在一杯水里面。在正常的折射率条件下,您看到的秸秆会在水面之下稍微弯曲。而现在,如果这杯水有负折射的特性,那您看到的秸秆就会像下面这样,甚至最终消失。在未来,用同样的技术可以制作出隐形斗篷(使用人工设计折射性的材料),当人穿上后能够弯曲他们周围的光,甚至让您身体的某一部分变得不可见。 其实,弯曲光线的做法已经提出很多年,但就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仍然有一小部分的光不可避免地出现反射,这意味着该对象还无法做到完全隐形。事实上,目前的设计往往会吸引更多注意的目光,因为这种设计的外形看上去非常奇怪。当前超材料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它们会造成能量损失,也就是说光波通过这种人造材料后会出现衰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电池供电的隧道二极管以及微纳米制造技术融入设计中。已经设计了一种超材料,其保持负折射,但不会减少能量。事实上,这种3D打印的装置,不仅防止能量损失,还能在它穿过材料时通过微波强化导致能量增益。很多人不认为能够在负折射的条件下还能实现能量增益。显然,这项技术在军事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如果这项技术成熟的话,将其用在军用飞机上,无论是视觉上还是雷达上您都无法看到它。当然,这项技术在军用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应用,对于微波频率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光学、声学和其他类型的辐射波,使得工程师能够改进显微镜,使他们能看到最微小、最精确的细节,例如单个的蛋白质和病毒。 嘉宾简介戴尅戎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1934年6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3年于美国Mayo Clinic任客座研究员。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及骨科主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生命医学学部主任。 辛皓 华裔科学家张捷宇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82年12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理化系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3年10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冶金过程数学模拟、冶金物理化学及计算相图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宝钢双辊薄带连铸布流控制、宝钢厚板坯流场控制与凝固工艺优化等多项课题。近五年发表论文50余篇

文档评论(0)

sey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