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感应材料柔韧性神经动力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触觉感应材料柔韧性的神经动力学 + + † *+ + + 胡吉永 ,何聪艳,王如彬,丁辛 ,胡煜洁,柯薇 * (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 (华东理工大学,认知神经动力学研究所,上海 201620) 摘要:大量的研究已围绕物体几何属性的触觉感应现象展开,无论心理物理现象,还是触觉神经 系统响应。然而,就物体材料属性的触觉现象而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物理现象层面, 很少实验工作针对材料属性的触觉感应生理现象展开,面对的困难涉及实验过程中不易控制柔性 物体和现有电生理技术不能同时记录大量触觉神经元的诱发响应。因此,如果能建立皮肤-柔性 材料的接触力学模型,并引入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及其生理特征,将有助于澄清一些有争议的心 理物理实验现象,推动深入认识触觉感应物体材料属性的神经生理现象,揭示人体触觉系统对物 体材料属性的一般感应规律。本研究基于人指尖触摸柔性纹理材料的接触-刺激-响应过程,考 虑物体和指尖的材料属性及指尖触觉感受体的已知生理特征,建立耦合物体-指尖-触觉感受体 及细胞膜动力学规律的神经动力学模型,讨论物体的拉伸、压缩性能变化对触觉感受体神经元的 诱发活动的影响,揭示伴随物体的柔韧性变化的神经元诱发响应模式。 关键词: 神经动力学;触觉;柔韧性;机械感受器;皮肤 引言 自从Weber 开始研究人的触觉敏感性以来,许多研究者研究了感觉质地与刺激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以便找到人对触觉刺激的行为响应。 大量的神经学研究围绕机械感受器展开,但它们与感知觉机制间的关系仍未知。感受器是一种换能器, 把我们周围的能量转换成形成感知觉的神经活动。位于皮肤表层的Merkel 触盘和皮下组织中的Ruffini 神 经末梢是慢适应性受体。Merkel 触盘具有小而有限的感受域,Ruffini 神经末梢的感受域大且中心区最敏感。 作用于皮肤表面的刺激迫使皮肤软组织产生机械应力/应变,这种机械激励信号经皮肤软组织传递至皮 肤机械刺激感受器的神经元细胞膜,感受器神经元通过跨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最终编码和传递信息至中 枢神经系统。柔性材料接触皮肤产生机械信号,这种信号经感受器神经元的细胞膜换能后,由电压门控通 道调控。因此,为了描述织物接触皮肤诱发的柔韧感,需要结合织物-皮肤的耦合模型与感受器的神经元 动力学模型,讨论织物的几何、物理属性对皮肤机械刺激感受器的诱发生物电信号的影响。 皮肤SAI 类机械刺激感受器的神经活动已经被证实与柔软感相关性最高,据此类推,这类感受器编码 了织物对皮肤的机械作用,使我们身穿羊毛、麻类织物时形成不同的柔软感。同时,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11D1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作者:hujy@dhu.edu.cn 局部挤压皮肤将显著改变皮肤软组织的应力分布,而分布于表皮和真皮浅层中的皮肤机械刺激感受器把这 种局部应力作用转换为神经系统利用的生物电信号,上传至躯体感觉皮层而形成柔软感。当织物接触皮肤 表面时,产生的接触力经软组织的应力/应变传递至皮肤机械刺激感受器的换能点,把机械信号转换为携带 [1] 外刺激信息的电脉冲信号 。这种诱发电信号具有 “全或无”式特点,常称为动作电位或尖峰信号。 根据上面所述的织物接触皮肤及诱发皮肤机械刺激感受器的生物物理现象,要揭示织物柔软感形成的 神经编码方式,我们必须模拟织物迫使皮肤变形及激发皮肤机械刺激感受器的过程,澄清织物的机械、物 理特征在机电换能过程后的持续性。鉴于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感官方法评价织物柔软性,或结合感官评价 量与物理属性测试量得到统计预测方程,没有探讨皮肤等生理因素的具体作用、什么物理属性沿周围神经 [2] 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柔软感,所确定的预测方程泛化能力差 。尽管我们前期基于指尖触压织物的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