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北中医2015年 2月第 37卷第 2期 HebeiJTCM,February2015,Vol37.No.2 267
dol:10.3969/j.issn.1002—2619.2015.02.045
《血证论》之治血四法浅析
张津男 杨文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2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关键词】 《血证论》;止血;消瘀;补血
【中图分类号】 R2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15)02—0267—03
《血证论》为清 ·唐宗海 (1851--1908)所著, 提出的治血四法,即 “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内
成书于 1884年,因其父患吐血、下血症,参照各书 涵极其丰富,被后世医家遵奉为 “通治血证的大
施治无效 ,名医也无 良法,遂着 意探索血证诊 纲”,视为准绳,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科,兹将 《血
治 ¨。曾遍览方书,深得 《内经》、《伤寒论》之 证论》治血四法浅析如下。
旨,在此基础上研讨组合方药,“用治血证,十愈 1 止 血
七八”,著成 “理足方效”的 《血证论》一书,使中医 以吐血为例,正常人之气血,畅行脉络,冲达
在血证的理论及研究上得到了充实。 《血证论》 肌肤,流通无滞,是寻其经道,即经常之道也。若
不循其常,溢于 胃肠之间,随气上逆 ,于是吐出。
△通讯作者:天津 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天津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而运行;血为气
300193 之守,气得之而静谧。病理情况下,气结则血凝 ,
作者简介:张津男 (1988一),女,学士 ,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
气虚则血脱 ,气破则血走,气不止而血欲止不可得
向:中医内科学血液病。
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临床 中的指导意义 使阴阳平衡协调,即是 “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
3.1 顺其时令用药 根据四时阴阳的升降,选用 温远温,用热远热”的药食规律,符合王冰、朱丹
相应的阴阳升降药物,如春夏宜用辛散升浮之品; 溪的阴阳互制理论 。二是春夏用温热,秋冬用寒
秋冬宜用酸苦沉降之品,可提高疗效。 《素问 · 凉:春夏阳气盛,阳虚之人使用温补的药物或食
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本草纲 物,则阳气易补,疗效快捷;秋冬阴气盛,阴虚之人
目-四时用药例》日:“必先岁气 ,毋伐天和。”又 使用滋润的药物或食物,则阴精易补,即同气相
日:“升降浮沉则顺之 ,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月 求 ,同性相应。
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 3.3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一些咳喘、痰饮、痹证
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 ,以顺夏浮之 等阳虚患者,到冬季阴寒气盛,阳气更不足,不能
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 温通经脉,蠲饮化痰 ,致症状加重或复发。在夏季
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 阳气旺盛,尤其是三伏天,腠理开泄,此时采取穴
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地。” 位贴敷,温补阳气,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
3.2 依时令调和阴阳 根据时令季节气候变化, 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则会收到更好的效
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可调整阴阳之盛衰。一是春 果,不至于耐夏不耐冬,即冬病夏治;阴虚内热、阳
夏宜寒凉,秋冬宜温热:是借药物、食物寒热温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bFe(O)OH%5d⊕活化甲烷反应的理论研究.pdf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语境下的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论要.pdf
- “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乌托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哲学命题“乌托邦”.pdf
- “三学期制”视阈下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维度探究.pdf
- “依附理论”再认识及其启示意义.pdf
- “知道者悖论”解析.pdf
- 《老子》“见小曰明”释论.pdf
-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及其与睡眠关系.pdf
- 《伤寒论》“当齐握热”探讨.pdf
- 《伤寒论》肝胃不和相关证候辨证规律浅探.pdf
- 《月令》单篇别行现象论析.pdf
- 3种黄酮醇ESI-ITMS准分子离子构型的密度泛函理论分析.pdf
- 21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的增长点——论学科馆员制度.pdf
- 1960-1997年美国四大体育联盟场馆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兼论对我国体育场馆优化布局的启示.pdf
- 2014年中国艺术学理论热点现象述评.pdf
- ESIA理论视域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程序优化研究.pdf
- H(D)+LiF→H(D)F+Li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理论研究.pdf
- ISSI会议视角下的科学计量学演进可视化分析.pdf
- Pyrite-结构TiO_2弹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把好城市“神经”和“血管”的命脉——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的重要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