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证的研究进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脾胃湿热证研究进展 林敏(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74 ) 【摘要】:脾胃湿热证是临床中医脾胃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证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模型研究、及现代医学(炎症、Hp 感染、胃肠动力学、细胞凋 亡、基因调控、蛋白表达、免疫学、微生态学、胃肠激素、能量代谢等)和舌苔变化、诊断标准的 量化、中药现代研究及用药规律等方面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以多方面,多层次的对其 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清其本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脾胃湿热证,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吸烟喝酒、饮食肥甘厚味)的改变,脾胃湿热证成为临床上中 医脾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证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许多学者、专 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中医病因病机 早在秦汉时期,相关古籍虽然没有直接对脾胃湿热证进行描述,但《内经》中“湿盛则濡 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和“脾主湿,急食苦以燥之”等都对此证进行了描述,为后世脾胃 湿热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著名医家李东垣非常重视后天脾胃,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 思想,并认为:脾胃湿热证“皆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乘天暑而病作”。明清温病大家叶天士 《温热论》中“外受之湿下起”,“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等在论及湿热的病 因病机时,即强调外湿与地域、季节、气候、居住环境相关,也重视内湿在湿热证形成中的作用; 认为湿热是内外湿邪相合而成;同时指出湿热证病变中心在“脾胃”。再者还有许多医家对其作出 了巨大贡献。 在中医病因上,无外乎内因和外因。主要包括: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内伤,劳逸失度, 及他脏疾病累及脾胃等。 在中医病机上,总病机:“为湿热困阻,脾胃升降失司,上逆下流横泛”。病变多以脾胃为中 心,偏于脾者,常湿重于热;偏于胃者,多热重于湿;而热性上炎,湿性趋下,故可蒙上流下,往 往致三焦同病;且湿热可以从燥化 ,亦可从寒化,可以伤阳,亦可阻气,故病情十分复杂。同 时,热为阳邪,而湿为阴邪,故临床上多可见相互矛盾的症状【1】。 二,脾胃湿热证模型研究 随着对脾胃湿热证的深入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当然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完善非常重要。 脾胃湿热证模型主要是借温病湿热模型的方法,用高糖高脂饮食加湿热气候环境加损伤脾胃的 白酒或大黄来制作。吕冠华等【2 】对温病湿热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行改造,分外因湿热组、内因湿 热组、内外因湿热组进行比较观察。外因湿热组前 10 天普通喂养,后 5 天放入温度 32 °,相对湿 度为 95%的人工气候箱;内外因湿热组将大鼠饲以高脂高糖饮食,即在普通喂养的基础上,加 200g/l 的蜂蜜,自来水饮用,且隔日灌服油脂和白酒 10ml/kg,共 10 天,然后放入人工气候箱 5 天;内因湿热组隔日交替饲以高脂高糖饮食加白酒,方法同内外因湿热组,共 15 天。结果发现, 内外因湿热组出现与临床湿热证相似的症状、体征和病理改变,并出现了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 等现象。由此确立了以湿热环境加高脂高糖饮食加白酒的综合造模方式。吕文亮等【3 】在温病湿 热模型的基础上加苦寒药(大黄)和油脂并在兔耳静脉注射大肠杆菌造模,使病位主要确定在脾 胃,从而更加利于我们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文小敏等【4 】则在温病湿热造模基础上,以高脂高 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加伤寒沙门氏菌制作脾胃湿热模型,再在此基础上灌服白酒作为湿偏重组,观察 大鼠大便的溏泄或粘滞症状和血中 MTL 和 GAS 含量。上述造模等都比较成功,但在确定湿偏重和 热偏重问题上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从以上造模原理可以很好的看出:内因、外因在脾胃湿热证致 病中都亦常重要;且说明了机体处于“正邪相争”的状态与感受湿热之邪有密切的关系。 三,脾胃湿热证现代研究 1 )脾胃湿热证与Hp 感染 外邪是导致脾胃湿热证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很多研究表明 Hp 感染在脾胃湿热证的形成、发 展、转归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亦是“邪正相争”的主要成因,且 Hp 感染与湿热环境的形成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白介素、干扰素及胃粘膜抗体可以作为其观察指标。臧运华等【5】认为, 脾胃湿热证 Hp 感染率明显高于脾气虚证。从而认为 Hp 感染是病程中邪气最盛,正邪交争最剧烈 的阶段。冯春霞等【6 】认为Hp 感染 可能是引起脾胃湿热证内在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徐 珊等【7 】认为脾胃湿热证与Hp 感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