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薄膜/基底界面断裂的内嵌弹性区
与结合力模型1’
余寿文 李然
(精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薄膜/基底结构是微电子学和材料科学中广泛存在的典型结构。由于加工工艺温度变化
等原因导致的薄膜残余应力,是界面裂纹萌生和扩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引入内抽}弹性区和结
合力模型描述断裂过程区的裂纹扩展特性.并应用于界面裂纹起裂和扩展全过程的分析。
关丝词界面断裂,内嵌弹性区
引言
薄膜,基底结构是材料科学和微电子科学常见的一种结构,最近的研究发现:裂纹沿金
属,陶瓷界面扩展时,表现出传统弹塑性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Liplin【1】等发现当裂纹沿金
属,陶瓷界面扩展时,裂尖前方的分离应力可达到屈服应力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而采用传统塑
分离,分离应力至少应该达到屈服应力的5倍以上。一般为E,30.大约为10倍的分离应力.
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裂尖的断裂机理可能为裂尖附近的原子分离。SuotS蹲假设在
裂尖附近存在无位错发射的弹性核.而弹性棱内部的断裂机理为原子分离导致的解理断裂.
采用塑性氛围下裂尖可能存在内嵌弹性核的思想,su扩】等提出了SgV模型。但We卿等指出
利用SgV模型计算出的裂尖分离应力最多可以达到屈服应力的5-7倍,$SV模型也不能完全
满足塑性氛围下解理断裂的实际情况。本文在$SV模型基础上.在断裂过程区中引入结合力
模型,描述断裂过程区内裂纹的起裂和扩展过程。并将其应用到薄膜,基底结构的界面断裂中。
I 采用内嵌弹性区和结合力模型的断裂过程区模型
1.1内嵌弹性区和结合力模型
在该模型中.仍假设裂尖周围存在着弹性按,采用结合力模型描述弹塑性氛围下弹性核
中的解理断裂过程。本文采用惨正的结合力模型.将$SV和EPZ模型结合起来,采用‘,
占和t三个参数,如图1所示。最外面是弹性场和弹塑性场,遵从相同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随着外载的增加,弹塑性场的范围逐渐扩大。在裂尖附近,为弹性条带(或弹性核),在弹性
核的内部,为内嵌的断裂过程区,采用应力一位移形式的本构关系J=口(占)。其中口为裂尖
上下表面的应力,占为裂纹上下表面分离位移。^为口=a(8)曲线和J轴所包围的面积。
‘=(1/2妒(疋+以一81) (1) {;,{,,if}{f;}。.:^,
本文采用ABAQUS软件计算修正的断裂过程区模型在裂纹起裂和扩展中的应用。裂尖
结合力模型的刻划,采用ABAQUS提供的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裂纹扩展,当非线性弹簧的
伸长量d三超过临界的裂纹扩展长度4时,应力变为0.相当于不再承受载荷,变成新裂纹尖
端后端的自由面。
本文采用的三参数修正的断裂过程区模型.优点为:
11国家自然科学基盎资助项目(19891t80)
—了可露疆獯『一
结台力模型
5
5I 51 5c
性棱
圈l●正的断裂过程区模垂
(1)一般来说,弹性核的厚度为亚微米到纳米尺度。在如此微小尺度下.必然表现为非
线性,似乎不应该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方法来描述断裂过程。而且,其断裂机理似乎不再是
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所能在适用的,所以只能采用唯象的非线性断裂模型来描述。这样,描
述断裂过程区至少需要三个参数。
(2)对于金属/陶瓷界面问题,两层介质间的结合强度和分离应力的大小取决于界面的细
徽结构处理工艺等特性,线弹性断裂力学不可能提供这些信息。
(3)该模型可以将宏微观特性结合起来。^仍可以采用直观的物理参数描述,而不用SSV
模型中的-,积分。外加的推动力也可以通过内嵌的EPz模型和细微观机制建立起联系,有较
清晰的直观物理意义。
(4)通过计算分析证实,可以解决SSV模型最大分离应力不能超过屈服应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7九五%27江苏高速公路路面及其软土地基处理的试验的研究和应用.pdf
- %27九五%27江苏高速公路综合排水系统的试验的研究和应用.pdf
- %27埕岛二号%27中心平台非灌浆腿导管架结构设计.pdf
- -%2760-Co集装箱检测系统的软件规划.pdf
- Si-%2c3-N-%2c4--SiO-%2c2-系组元活度的计算.pdf
- SINUS-881电子束加速器及关键技术.pdf
- “长三角”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探讨.pdf
- “城市、农村”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优化分析.pdf
- “代际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对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冷思考.pdf
- “低碳文化”概念的基本思想、运行操作及其文明前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