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发震机制的探讨
牛树银1’孙爱群1’王强2’刘仓平2’刘海龙3’
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石家庄市050031
2)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秦皇岛市066000
3)河北省地质五队唐山市063000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以地震多、震级大.损失惨重而著称.本文介绍了西太平洋与欧亚大陆
问的洋一陆俯冲带型地震;印度次大陆与喜马拉雅陆一陆碰撞型地震和华北地幔亚热柱拆离滑脱型地震等三
种地震基本类型,并侧重探讨了华北地幔亚热柱外围拆离滑脱带型地震的发震构造,形成机制和地震模型.
关键词:地震类型地幔亚热柱拆离滑脱带控震构造华北盆岭区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为构造地震。中国位于西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一地中海两大地震带
之间,因此,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上世纪196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大地震,
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
地震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笔者等近十余年的研究认识到,我国地震不仅受着深大断裂的控制,同时也受着地壳深
部缓倾拆离滑脱带的制约。随着地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地壳中缓
倾的拆离滑脱带可能是多数地震的主要控震构造。这一认识可能会为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
预报等开阔新的研究思路。
1.地震的基本类型 ..
根据我国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中国地震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西太平洋与
欧亚板块间的洋一陆俯冲型地震;印度次大陆与喜马拉雅间的陆一陆碰撞型地震和华北地幔
亚热柱拆离滑脱型地震。
现仅就三种不同的地震类型进行探讨,前两者有一定的共识基础,仅简单加以论述。后
者是一种新的发震机制,新的地震类型,本文将侧重论述。
2.不同地震类型的特点
三种地震类型展布于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发震机理不同,发震特点不同,造成的危害也
不同,很显然,其地震的预测、预报也应有所不同。
2.1西太平洋型地震
对西太平洋型地震的发展机制、地震特征有较好的共识。发展机制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向
欧亚板块之下俯冲,俯冲角度一般在30--35。之间,俯冲方向为NWW、NW、NNW,不同
作者简介:牛树银(1952一),男,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与构造成矿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i
E-mal:niusyasjzue.edu.c叫
94
¨寸期方向有所不同。展布范围,主要为两太平洋沿岸,沿两海岸从此部向南,分别为堪察加
半岛一千岛群岛一同本群岛一硫球群岛~台湾岛一吕求岛一新西。i澳人利弧~线。俯冲特
褂址洋光(硅镁层一比重较^)向陆壳(醚铝屡一比重较小)下面俯冲(削1)。
凹1口太平洋洋陆伸,p型地震机制嘲
0%
&《-O70(725%】,十≮:70删(235%】*女3(X}-700(4
地震主要发生于两者摩擦过程中阶段性的应力积累和应力释坡(地震)。地震的强度大,
数国。多,地震展布规律,,f_可根据震源深度划分为浅源地震(深度O--70km)、中源地碰(70
300km)和深源地震(300-700km)。一般地讲,浅褥地震影响范围小,但是其破坏性
较大;中深源地震破上f=性较小.但是其影响范围较大。我国台湾及其尔南沿海地区的地震均
属于此类。
22喜马拉雅型地震
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属于陆一陆碰撞带。也是多地碰的地区。特圳是喜马拉雅地区
比较独特,它是印度扶大陆往欧亚饭块2下佣冲,与太平洋俯冲带晟人的不同是^平洋型俯
冲带是洋一陆俯冲,而喜马拉雅型俯冲带是陆一陆俯冲,印度次太陆俯冲于欧理大陆之下-
眄者均为陆块(硅铝层).因此,喜马拉稚山上F相当于两倍的地壳厚度,喜马拉雅山被快速
抬升,以至于成为现今的世界屋脊,
车十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则与印度移c大陆的俯冲密切相关,而且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
成因机制的地震(翻2):
一种地震机制是由于印度扶^陆向欧亚扳块之F俯冲.在F插板块的外甬(西藏地区)
形成两组断裂,~组为围绕印度扶人陆外围的环状断裂,在地采上可能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