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造模方法及机理.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扩张型心肌病造模方法及机理.pdf

2014年 8月 中国比较 医学杂志 August,2014 第 24卷 第8期 CHINESEJOURNAL OFCOMPARATIVE MEDICINE Vo1.24 NO.8 扩张型心肌病造模方法及机理 冯 颖,万 军 (武汉大学人 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扩张型心肌病 (DCM)病因迄今不明,预后不 良,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故 建立DCM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疗效等必要而迫切。目前DCM 的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药物诱导、免疫 诱导、分子生物学方法诱导等。本文就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成熟的DCM模型的几种造模方法及其机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造模;方法;机理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56(2014)08—004706 doi:10.3969.{.issn.1671.7856.2014.008.011 M odelingmethodsand itsmechanism ofdilatedcardiom yopathy FengYing,WanJun (Renmi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Wuhan430000,China) A【bstract】 Thecauseofdilatedcardiomyopthy(DCM)hasnotbeenelucidatedyet.Thepoorprognosisandlackof specificandeffectivetreatmentbecameaserioushealthproblem.Thereforetoestablish animalmodelsofDCM tostudythe 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isnecessary and urgent. Atpresentthe molding method of DCM mainly includesdrug induction,immunological induction and molecularbiology,etc. This article reviewsthe mature and commonly used establishingmethodsandmechanism ofDCM models. 【Keywords】 Dilatedcardiomyopathy;Animalmodels;Molding,method;Mechanism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cardiomyopathy,DCM) 切 。近年来有多种建立DCM动物模型的方法,本文 是 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 、 对应用较为普遍 、成熟 的DCM模型的几种方法及其 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 。 机理进行总结分析 ,供大家参考 。 在我国发病率为 13/10万 ~84/10万不等。病 因迄 1 多柔 比星 今不明。病理改变主要 以心腔扩张为主 ,可见窒壁 变薄 ,纤维瘢痕形成 ;组织学为非特异性心肌细胞 1.1 方法 肥大、变性,特别是程度不同的纤维化等病变混合 肖俊会等 将 出生 四周 的雌性 SD大 鼠,随机 存在 。本病的病程长短不等,充血性心力衰竭 的出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多柔 比星腹腔 现频度较高 ,以往认为症状出现后 5年的存活率在 内注射 ,每周 2mg/kg,连续 8周 ,多柔 比星用生理 40%左右 。因DCM病 因不 明,预后不 良,且无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