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 ????论文关键词:周紫芝??《竹坡诗话》??诗歌创作??诗歌鉴赏??诗歌风格   论文摘要:周紫芝的《竹坡诗话》是“论诗及事”诗话体制的著作之一。内容上侧重格律字句和用事考据的述说,其中夹杂诗人的轶闻轶事,诗学见解穿插于闲谈问,有浑然天成之工。通过分析诗歌创作、诗歌鉴赏揭示其丰富的内在涵义,从对诗话风格的探讨中进一步探索其深层意蕴。   周紫芝,宋代诗人,文学批评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生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卒年不详。周紫芝少时家贫,后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登第,官至枢密院编修官,出知兴国军,后退隐于庐山,著有《太仓梯米集》、《竹坡词》、《竹坡诗话》等。   周紫芝的《竹坡诗话》“论诗及事”,形式上属漫谈式的论诗体制,长短不一,散条与散条之间各自独立,富有弹性,内在关联性不强。《历代诗话》有“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竹坡诗话》仍延续此法,内容上侧重格律字句,用事考据的述说,其中夹杂诗人的轶闻轶事,诗学见解穿插于闲谈问,有浑然天成之工。虽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但他论诗态度严谨、论诗精辟,考证本事甚有可取之处,体现了“论诗及事”诗话的典型特征。   1诗歌创作   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它是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大多数诗话是以诗歌为中心进行的评价,与诗歌创作息息相关。   首先,周紫芝倡导诗歌应反映现实,他的绝大多数诗歌作品也都从现实出发表现百姓的疾苦。只有源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寄寓深远。《竹坡诗话》日:“李石、柳公权俱与唐文宗论诗。李石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干岁忧’,畏不逢也。‘昼短苦夜长’,暗时多也。‘何不秉烛游’,劝之照也。古人作诗之意未必尔,然人臣进言,要当如此。及文宗有‘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之句,公权但云‘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而已,殊不寓规谏之意何也?盖责文宗享殿阁之凉,而不知人间之苦,所以讥之深矣,晓人岂不当如是耶?”   深处时代大潮中,当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国破家亡之悲怎又能写成宫殿馆阁之欢?我国诗歌历来就有重现实的精神。我国诗歌的集大成著作《诗经》就体现了浓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复杂的社会面貌。《竹坡诗话》中紫芝盛赞杜甫的作品,也跟杜诗全面深刻反映现实有关。   其次,周紫芝指出了诗歌创作的准备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日:“有数贵人遇休沐,携歌舞燕僧舍者。酒酣,诵前人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El闲。’僧闻而笑之。贵人问师何笑,僧日:‘尊官得半日闲,老僧却忙了三日。’谓一日供帐,一日燕集,一日扫除也。”¨卵笔者认为老僧暗指诗人,贵人半日闲是老僧三日忙的的结果。这里且不论三日是确数还是概数,仅从六倍的时间差距就可以看出诗人的准备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品的问世需要诗人长期积累,耐心钻研直至真知灼见的到来。这是对诗人能否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的考验。   再次,紫芝《竹坡诗话》论及创作中的灵感,其日:“钱塘关子东为余言,熙宁中有长老重喜,会稽人,少以捕鱼为生,然日诵观世音菩萨不少休。旧不识字,一日辄能书,又能作偈颂,尝作颂云:‘地炉无火一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乞得苎麻缝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此岂捕鱼者之所能哉。解悟如此,盖得观音智慧力也。”   灵感是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理解力。它的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_3Jl苏轼《答谢民师书》中的“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陆机《文赋》中“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正是。这种理解力一旦形成,诗人便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旧不识字,一13辄能书,又能作偈颂,”便是顿悟能力到来之时,好诗佳句便如活水奔流而出,久不能竭。紫芝的“盖得观音智慧力也”正是指此。   同时,紫芝此时已经注意到谦虚的态度是成为一个诗歌创作者不可缺少的条件。《竹坡诗话》日:“罗叔共言:‘顷岁钱塘有葛道人者,无他技能,以业屦为生,得金即沽酒自饮,往来湖山问数岁矣,人无知之者。一13,为寺僧修屦,口中微有声,状若哦诗者。僧怪而问之,葛生笑日:‘今日偶得句耳。’问之,乃云:‘百啭已休莺哺子,三眠初罢柳飞花。’自是始知其为诗人。世之露才扬己,急于人知者,闻斯人之风,亦可稍愧矣。”…真正的有学问之人大都有谦虚的态度,胸有点墨的假文人才会急于卖弄自己所谓的“学问”。一个真正文人的谦虚态度对以后人生道路有巨大的指导价值。紫芝从此出发,以谦虚的态度为文人志士的向导,有很好的人生指向功能。   除此之外,《竹坡诗话》还论及了诗人创作要有独到的见解等一些问题,对诗人的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档评论(0)

leidian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