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黄冈市十校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联考.doc

2010-2011学年度黄冈市十校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联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2011学年度黄冈市十校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联考.doc

2010-2011学年度黄冈市十校学期七年级期中联考 历史试一、选择题(2×9=18分) 1.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刊也博哉。”此可看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唐太宗开创我国“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的原因离不开他推行的“开明”政策。他增加“宰相人数”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财政开支 B.提高政府效率 C.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D.监视官史,镇压人民 4.开创了唐代全盛局面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下列关于西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时称吐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往来 B.大昭寺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C.西藏在唐朝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D.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吐蕃 6.某同学举办主题为“盛唐华章”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①赵州桥 ②筒车③曲辕犁 ④雕版《金刚经》 ⑤秧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指战争,冲突)。”这说明澶渊之盟 ①消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②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 ③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④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指财政收入),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 C.南方是粮食生产区 D.指经济中心已完成南移 二、非选择题 10.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通“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摘自《史记·秦始皇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西周时我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1分) (2)据材料二回答,秦朝时我国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1分) (3)据材料三回答,唐朝时我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1分) (4)据材料四回答,元朝时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1分)根据材料三和四回答,唐朝的中书省和元朝的中书省职责各是什么?(2分) (5)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有所变化,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2分) 11.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请结合所学回答: (1)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时期?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我国科举制度完善于什么时期?(1分) (3)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兴盛请说出“诗圣”和“画圣”分别指谁?(2分) (4)中华文明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请写出唐代促进了中印,中日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各l件。(2分) 12.古往今来,安定社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社会赋予政府(组织)的重要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指民或百姓)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苟子》 材科一:汉高祖和他的继任者实行了重农抑商的五条措施,即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罢兵归农,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复故爵田,既扶植和保护了一批地主经济,又有利于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释免奴婢,是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口;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途径之一;抑商政策,目的是防止农业劳动力流散。保护小农经济,用来增加图家的财政收入;减轻田租,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召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遗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亲自到)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