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年萧山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办法.doc
2007年萧山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办法
数 学
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本区数学教学实际,制订2007年萧山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的命题办法如下: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七至九年级的基本内容。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课题学习)”四个领域。
考试要求
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3个层次,依次用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辨认。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能感受经历过的有关数学活动,并从中辨认数学对象。
b——描述。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感受和体会有关数学活动,并能描述数学对象的有关特征。
c——运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体会具有新情境的数学活动,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一些简单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与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1.题型分布: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填空题10题(每题3分),解答题4题(6分,6分,6分,7分)。
2.内容分布:数与代数约占40%,空间与图形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15%,实践与综合运用5%。
3.难度分布:容易题约占80%,稍难题约占20%。
三、考试目标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萧山区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课题学习)”四个领域列出2007年萧山区初中数学学习水平考试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
【数与代数】
1.有理数
(1)有理数的意义 a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b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c (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 b (5)乘方的意义 a (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三步为主) c 2.实数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 a (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 b (3)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 a (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求实数的立方根 b (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a (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a (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b (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b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a (10)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进行近似计算 c (12)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b (13)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c 3.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b (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b (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b (4)求代数式的值 c (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a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b (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a (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b (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c (10)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二次,指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 c (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b (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c 4.方程和方程组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b (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c (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 c (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c (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c (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b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意义 a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c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b (4)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 c 6.函数 (1)常量、变量的意义 a (2)举出函数的实例 b (3)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b (4)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c (5)求简单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b (6)求函数值 b (7)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b (8)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浙江]永康市委统战部编制外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VIP
- 教你三步查看老婆微信聊天记录.docx VIP
- 2022年公务员考试内蒙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doc VIP
- 兴澄特钢海洋工程用钢研究与开发现状..ppt VIP
- 运动解剖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气瓶检验员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大学藏文四级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pdf
- 新解读《GB_T 20970-2015石油天然气工业 井下工具 封隔器和桥塞》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