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儿童观..doc

论述儿童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及现代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一、国外儿童观的演变历史,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刘晓东老师的《儿童教育新论》一书中,他将其分为七个阶段,从原始氏族一直到20世纪,这是一个很长的时期。 (1)首先,他认为在漫长的人类史上,儿童概念很长时间被淹没在黑暗中。即使在被后人认定为相当文明的古希腊,世人对于儿童的社会存在仍然视而不见。对于原始氏族来说,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原始人急切的希望儿童加入成人行列,因此他们没有把儿童作为儿童看待,而仅仅当作氏族部落的未来成员,当作缩小的成人。所以他们的儿童观就是儿童就是小大人。 (2)然后到了(5——15)世纪,即欧洲封建社会的年代,西欧逐步迈入中世纪,在这段时期教会变成了维护封建制度的强大精神支柱,僧侣阶级也获得了最高贵的地位,教会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而然便认为儿童也是具有原罪的。因此,中世纪的儿童观是儿童生而有罪。 (3)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的余光照进了儿童观领域,才使得通体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全新儿童观来临。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伊拉斯谟认为要研究孩子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的一样,不要指望他们象小大人一样的举止,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然后渐渐随之以某种自然和温柔的尊严,而不是畏惧,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用恐怖的手段来使儿童弃恶,乃是一种奴性的做法。因此,自由的教育是符合儿童的。用教育手段把本来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是极其荒谬的。同时,在这一时期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著名的“种子论”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他们发展出来。他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从中我们发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儿童观是从新人类观(既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地位,讴歌人的体魄,智慧,力量)推导出的新儿童观,但是我们却发现,尽管这一时期人们承认了儿童的兴趣与自由,但是人们并未意识到儿童本身便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的存在,也未否定儿童对于父母的绝对服从关系。因此把儿童作为父母的所有物的儿童观依然占统治地位。 (4)随后在17世纪,启蒙思想兴起,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为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的纯真无暇的存在,反对体罚,主张激励和竞争的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洛克的“白板说”,他认为应当允许儿童有适合他们年龄的自由和自主,不要用不必要的约束去限制他们,不能阻碍他们孩子的特点,不能反对他们游戏和孩子要做的事情。但是不要让他们做坏事,除次之外,他们享有一切自由。他的这种儿童观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儿童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思潮中所处的地位,反映了人性解放的现实。但是在这一段时期,最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的儿童观。他认为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他提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人们应当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太龙钟的儿童。他还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真正意义的人,儿童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他还提出,儿童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的这种完满成熟的程度,恰恰相反,他们是齐头并进的。在获得他那样年纪的理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的体质许可他享有的快乐和自由。如果致命的错误来毁掉我们在他身上所种的希望的花朵,我们也不至于为他的生命和为他的死而哭泣,我们哀伤的心情也不至于因为想到我们曾经使他遭受痛苦而更加悲切,我们可以对自己说“至低限度,他是享受了他的童年的。我们没有使他丧失大自然赋予他的任何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卢梭已经否定了儿童期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这一观念,而指出儿童亦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在儿童观演变史以及儿童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他的这些儿童观对于我们后来的幼儿教育发展都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所以人们常常把“儿童的发现”与卢梭联系在一起。 (5)继卢梭之后,教育领域出现“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作为依据,这也包括对儿童心理的认识。这一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和福禄贝尔是这一运动中的主将。其中,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一生的主要工作就在于给“统觉”这一心理学概念极其教育上的应用以理论的说明并且他最先提出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福禄贝尔的观点接近于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自由的发展。但他们都认为教育的前提是认识和研究儿童,而且他们都有进行教育活动的实际经验。所以他们对儿童心理的一些认识为建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提供一些基础。 (6)随后在1882年,德国生理学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