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doc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21世纪以来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近几年,在普教领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谓如火如荼,一大批学生受益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成果令人鼓舞;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职教领域中,尤其是高职教学领域,由于缺少政策支撑、人们观念陈旧、职校老师之间缺少交流等原因,对研究性学习宣传不够,应者也寥寥,加以实践的人则更少,可谓愁云惨淡。在这样的背景下,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职语文教学,为职业教育单一、被动和陈旧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将对指导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内文本教材的研究学习
“课堂学习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是意味着不要课堂了,“研究性学习,也必须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并且在提供具体教材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开拓:
(一)立足单篇课文,引发提问。
单篇课文的研究性学习即以单篇课文为学习对象,以研究性学习方式深入有效、恰当地解决该篇课文的具体问题。学习内容可以是对作者背景资料的收集、课文主题的探讨、课文用词用句的品味、对课文的评价、对课文中某些阐述的质疑,也可以是对传统分析的质疑等。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琵琶女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她为什么非要嫁给重利轻别离的商人,而不嫁给忠厚老实的庄稼人呢?对此问题,教师未过早作出评价,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讨论。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于合作交流后纷纷表达了各自的见解。有的说,琵琶女过惯了“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富贵生活,怎么可能过清苦的平民生活呢?又有的说,琵琶女在喝酒时那些公子少爷轻薄地向她劝酒,把酒杯翻到在她那红色的罗裙上她也不吝惜,穷人家怎能养得起这样的媳妇呢?每天为米面发愁,化妆的脂粉根本买不起呀……学生们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一个研究学习的局面在这一问多思巧答中悄然而生。
(二)立足单元系列课文,拓展研究。
现行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教学体系,它是由一定的内容,从一定的角度,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根据一定的目的组成的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有板块意识和专题意识,也就是不割裂开来进行单篇教学,能够考虑一个板块或一个专题中几个文本或几个板块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文本的情况采取跳出单篇将两篇或几篇文本整合起来进行教学。笔者在进行苏大版高职语文教材第二册“记叙文单元”的单元复习时,设计了以下研究性学习活动:
1.本单元五篇课文描写的对象都是曾经在某方面作出成就的杰出人物,周恩来是政治家,鲁迅、冰心、赵树理是文学家,钱学森是科学家。他们都具备了某些共同的优秀品质,同时又有不同的精神风貌。结合五篇课文,分析五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记叙文可分为写人类记叙文、叙事类记叙文、绘景类记叙文、状物类记叙文四类。试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四类记叙文的常识。本单元五篇课文属写人类记叙文,根据你所掌握的人物描写方法,结合五篇课文中具体的语段,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3.选择本单元描写的五位杰出人物中的一位,从其生平、性情、追求、成就等多方面搜集材料,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做一次展示交流。活动结束后,还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以上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对本单元诸篇课文内容的整合与拓展,学生要顺利解决问题,则需查找相关学习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讨论、概括,得出结论并写出书面材料或制作课件等,这些学习活动对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要求显然比“常规教学”要高得多。与单篇课文文本研究相比,“单元学习活动”能更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开放、综合的学习特点,是以学生语文能力、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法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着眼于让学生学会利用开放的语文学习资源,能够综合利用语文能力和多方面的知识。
(三)立足多篇课文,比较研究。
多篇课文比较研究是一种易于操作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它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似点和相异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于作品的新认识,这是研究性学习初始阶段的一种比较实用、易于操作的研究内容。比较研究内容极为广泛,有同文比较,如让学生比较《荷塘月色》原文与选入教材的文章有什么异同,编选者删节的意图是什么,效果如何;有同话题比较,同是探讨学习,《师说》和《劝学》在学习方式上有何不同;有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间的比较,如《前赤壁赋》、《石钟山记》都是苏轼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词语锤炼、写作目的方面的异同;有不同作者的同题材作品之间的比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