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文]三台县西平镇:场镇十年大变化 喜迎党的十八大.doc
[图文]三台县西平镇:场镇十年大变化 喜迎党的十八大
以前难行的烂泥街
如今变成了草油路
昔日的居民房
如今的喜洋洋
过去的十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西平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和场镇居民,大力发展场镇事业,不断改变农(居)民群众的买难卖难、赶场交易难,使西平场镇发生了显著变化:场镇规模由10年前1.5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近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8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0余人;楼房由以前少见的高楼发展到现在的处处是高层;街道由原来破损的水泥街、烂泥街变成了如今的草油路街道8条,水泥街道10余条,保持了建设部试点镇、省市县级重点镇光荣称号。2010年1月被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等部门联合评为“四川最美古镇”。镇党委被市县委多次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镇党政抓住该镇已被列为建设部、省、市、县重点镇的契机,争取多方支持,多方筹资,充分利用省政府特批的300亩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出让金返还及配套费返还等政策和动员广大居民群众捐资:
——投资45余万元恢复场镇上的太阳能街灯建设,使广大居民群众夜间行路不再难。“5.12”特大地震后,造成场镇上街灯严重损毁,全镇不等不靠,从解决居民最关心的街灯入手,通过与县建委、县市政公司联系与支持,工人们挥汗如雨,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安装好了103盏太阳能街灯亮化工程,深受广大居民的好评。
——投资210余万元打通西平吴家祠方向的三条断头街和大东门至供电所的顺河路水泥街建设。这四条街两边居民街房已修好5-6年,但居民和交易农副产品的群众走的是烂泥街,部分居民群众戏称几条烂泥街夏季都可栽秧子了。镇党政急群众所需,采取由建筑老板垫资,再按工程进度退垫支款。工程完工后给付工程总造价30%,其余欠款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计算,三年付清全部工程款
——投资80万元铺筑西蜀大道北段两边1200米的青石板已竣工投入使用。镇党政为了改善西平的投资环境,为来西平投资、观光、旅游、考察的客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经广泛征求意见,在三台—西平的入口,西蜀大道北段街两边的人行道上铺筑青石板,并对居民商家的遮阳避雨棚进行统一规格和样式,彻底改变了人行道上杂草丛生、脏乱差的现象。
——投资5万元在西蜀大道北段青石板人行道上栽植了绿化树。由居民交纳保证金并由居民挖窝栽植,增强了居民爱树护树的意识。
——投资20余万元更新和增加垃圾车,处理垃圾填埋场等,改善场镇清洁卫生环境。镇党政巩固了清洁工队伍,投入10万余元更新了垃圾车,增加了垃圾运输车2辆,清运车10辆,整天停放在垃圾较多处,使市民有垃圾出门走几步就可以投放到垃圾车内。镇上还对垃圾填埋场的水沟、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场的消毒进行了处理,以减少臭气污染空气,减少蚊蝇,减少水源污染,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动员民间资金6万元,统一制作高规格灯箱、路标、广告。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场镇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配套完善场镇功能,依托灾后重建的700余万元项目资金,彻底改造西蜀大道,使场镇软硬件设施再提升一个档次,大力提升城镇形象和品质,居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场镇按照现代城镇的要求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意愿,大力抓好弱电入地工作,减少了街道上的蜘蛛网,居民积极配合并自愿拆除了不规范的遮阳避雨棚500余个,拆除了五花八门的店招牌800余个;空前漂亮的草油路街道1万余平方米、整治美观的青石板人行道上有彩带,还有盲道残疾人通道,较现代化的公厕,为西平古镇增添一道道靓丽的色彩。
新一届党委、政府接过场镇建设的接力棒,一张蓝图绘到底。2012年又抓住“红星—西平”水泥路建设之机,多方争取和紧缩财政支出等方式筹资近300万元对西蜀大道出口街道扩宽延长600米,把出口公路变成30米宽的街道,扩大了场镇规模近0.5平方公里,满足了广大农(居)民进镇建房的需要;镇党政向上争取到2700万元的场镇凯江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将为居民休闲娱乐创造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场镇环境,镇党政还争取到了污水处理厂工程,不仅推进场镇综合治理,还将向河里排放达标废水,造福凯江河及三台、射洪等沿河群众。
展望十年,西平场镇发展空前,成绩辉煌;望眼未来,前程似锦,西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西平镇党政办:刘金钟
2012年10月28日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