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吹过》课例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儿吹过》课例教学设计.doc

《风儿吹过》课例教学设计 舟山第一小学 朱军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时的情景和感受。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对于风的感性体验学生比较丰富,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自然现象,对于它的表现只有从其它相关联的事物上去体现,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记忆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素质全面提高。 1、? 师:风儿吹过,风铃发出了“叮叮咚咚”的声音,你觉得这是什么风? 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风”…… 2、? 师:风儿变大了,天空的颜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风”…… 3、? 师:这一阵风又该怎么来表现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风”…… 小结:每个人对风都有不同的感受,其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自然界的风就像是个魔术师,千变万化,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形状也不相同。 (三)看风 1、师:由于风本来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我们除了能用线条来表示风,还能用什么办法来表现风呢?那接下来我们来看图片,看看当各种风来临时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播放课件) 师:看完这些图片,谁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一)、自然界图片赏析 (1) 微风吹拂,这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情? (2)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很大?在这样的风中人们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不同的风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心情。那么在大画家的眼中,风儿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二)画家作品欣赏 1、比较图片:徐悲鸿的《逆风》与柯罗的《阵风》,思考画家是如何来表现风的。 《逆风》:这张作品大致创作于1936年,当时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政策,徐悲鸿非常反对,作品《逆风》画面中几只小麻雀正迎着狂暴的逆风,振翅疾飞,作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歌颂人们(小人物)的反抗精神,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阵风》:该画通过向左侧强烈倾斜的树木,明确地表现出阵风吹过的情景,摇摇欲坠的树木好象要被连根拔起,灰色的天空乌云密布,地面上吹起的灰尘随风飘荡,似乎听到阵风在呼呼作响,向我们展示大自然严峻。 ? 2、欣赏:的《》学生作品欣赏第一幅把风想象成像狮子一样的怪兽的头,强劲卷曲的线条突出了狂风的凶悍,油画棒加淡彩的技法,蓝紫的色调渲染出狂风会毁坏我们家园的凄惨景象。第二幅是直接用具象的线条非常直白地划出了风,大风袭来,人在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中步履艰难。在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 师:出示作业要求 生:讨论、交流 生:进行创作 师:巡视指导 五、评风 展示、评价“风” (一)、作品分为“微风”、“大风”、“飓风”三大类进行展示。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相应的展版上,彼此互相交流,欣赏。 生:自主介绍,分享创作乐趣 生:借鉴“海选”的形式,自主投票选出最喜欢的作品。 (二)师生互相评价,小结提高。 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出色,大家能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同学画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那么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让我们每天仔细地去体会每一寸阳光、每一缕微风,因为生活就这么美好!下课!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