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pdf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 一、 进气系统 定义 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 由干式纸质滤芯密封装置、干式纸质滤芯、其它辅助装置、粗滤器及密封装 置的固定机构组装在一起而形成的部件。该部件分为两种型式: 分体式:粗滤器与其它零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密封装置内; 整体式:粗滤器与其它零件装在一个密封装置内。 额定空气体积流量: 空气滤清器产品图样中所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通过空气滤清器出口的空 气流量,单位:m3/h 。 进气阻力: 在空滤器出口处测得的静压绝对值,单位:kPa 。 空气滤清器原始阻力: 当额定空气流量通过装有新滤芯的空滤器时,在空滤器出口处测得的静压, 单位:kPa 。 滤清效率: 空滤器滤出的灰尘量 (以质量计)与试验中加入的灰尘量 (以质量计)之 比,用百分数表示。 η效=M1/M2 ×100% 式中: η效——空滤器滤清效率 M1——空滤器滤出的灰尘质量,g M2——试验时加入的灰尘质量,g 空滤器原始滤清效率: 在额定空气体积流量下,装有新滤芯的空滤器滤除粉尘的数量与加进的粉尘 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全寿命进气阻力: 当滤清器完全堵塞时,在滤清器出口处测得的静压值,以kPa表示,此值经 试验统计确定后给定,以此值判定滤清器的寿命。 全寿命滤清效率: 在额定的空气体积流量下,向滤清器供给规定浓度的灰尘,当进气阻力达到 全寿命进气阻力时,所测得的滤清效率。 试验室寿命: 在额定空气体积流量下,以规定的粉尘浓度连续均匀向总成内加入粉尘,当 空滤器阻力达到全寿命进气阻力时,向总成加入粉尘的累计时间,单位:h 。 储灰能力: 当进气阻力达到全寿命进气阻力时,滤清器滤出的灰尘总量,单位:g 。 复原率: 完成储灰能力试验的空滤器,滤芯清理之后在额定空气体积流量下的进气阻 力与储灰能力试验前的进气阻力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 空气滤清器: 1.1 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度等严格按计算结果,确定空滤器额定空 气流量 (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 1)。 1.2 参照国际标准规定并结合我公司 Q/FT A002 《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 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滤清效 率、粗滤效率等技术参数。 1.3 牵引车等公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应不低于 75% (卧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 或 87% (立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自卸车等经常在工地上,或在灰尘较多环 境下运行的车辆,应配装粗滤效率不低于 90% 的双级带旋流管的沙漠空滤器。 空滤器试验用灰尘应不低于 JB/T9747 标准要求。 1.4 根据国内道路状况,空滤器必须加装安全滤芯。并且应配装空滤器阻塞报警 装置。 1.5 确保空滤内部清洁,各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 空滤器出气口为了保证密封,应用圆形管,并要求接口处有一凸缘和止口, 以保证密封和不会松动。 1.7 为了保养和清洁方便,在空滤器最底端部位要加装排尘袋,并保证排尘袋子 不靠近污染大的地方。 1.8 空滤器进出管走向避免肘关节现象。 2 、中冷器: 2.1 根据发动机的有关技术参数先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的总散热面 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 10%~15%的余量 (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 1)。 2.2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及整车空间尺寸,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 并尽可能加大迎风面积。 2.3 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减少增压后的空气压降,应尽量使中冷器进、出气口内 表面光滑,并保证各连接和圆角处无死角、急弯。还应考虑气室大小、形状对效 率的影响。 2.4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最大空气压力,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欧Ⅱ发动机 取 250kPa ,欧Ⅲ取 300kPa,时间均为不低于 2 分钟。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气管 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气口直径。 2.5 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明确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确保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