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号:BG-00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编号:BG-001.doc

总编号:BG-CQYB-A16-001 合 同 段:A16合同段 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探测范围: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 编制: 校核: 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检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报告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一、工作概况 2013年月日 <3 3~10 10~20 √20~35 >35 岩体完整性系数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结构面形状与产状 结构面产状 ①组 ②组 ③组 平均间距(m) >1.0 1.0~0.4 0.4~0.2 <0.2√ 组数 1~2 2~3 >3 无序√ 张开填充情况(mm) 闭合无充填<1 微张少有充填1~3 可见明显裂缝填充岩屑 张开填充粘土 呈分离体、土夹石√ 粗糙程度 粗糙√ 平整 夹泥厚度大于起伏差 主结构面、轴线关系 (修正系数K2) 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30o,结构面倾角30o~75o(0.4~0.6) 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60o,结构面倾角75o(0~0.2)√ 其它组合 (0.2~0.4) 断层 断层产状 断层宽度(m) 断层性质 正断 逆断 平移 地下水状态 无水 潮湿或滴水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0.1MPa或单位出水量10L/min﹒m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0.1MPa或单位出水量10L/min﹒m 初始应力状态 √无高应力 高应力区(硬岩偶有岩爆;软岩位移显著) 极高应力区(硬岩多岩爆;软岩岩体剥离) 毛洞稳定情况 无掉块 局部小块掉落 拱顶有较大坍方 拱顶有坍塌侧壁失稳 洞体失稳√ 岩体出露状态 风化带 断层带 节理密集带 有侵入体 溶洞 褶皱核部 堆积体 支护情况 喷锚支护(钢拱架+挂网) 其他情况 1.施工情况: 2.其他: 掌子面素描图及雷达测线图 围岩判断 原设计围岩级别 Ⅴ 现判断围岩级别 Ⅴ 四、本次探测成果 地质雷达探测是基于电磁波遇到不同反射界面其反射振幅和相位不同来判断前方传播介质的变化。介质介电常数的差异决定了电磁波反射的强弱程度和其相位的正负。岩性、构造、风化程度及其含水量的变化将影响其介电常数。 雷达测试资料的解释是根据现场测试的雷达图像,先进行数据处理,对可以解读的图像进行异常分析;根据异常的形态、特征及电磁波的衰减情况,判断波阻抗界面的地质成因,从而可以对测试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解释。 本次探测是在南峰隧道出口右洞里程桩号为LYK8+335的掌子面上进行的。图2、图3为本次超前地质探测的地质雷达记录图。图中记录显示:地质雷达在本次探测的有效预报距离为25m。雷达记录显示掌子面(里程LYK8+335)前方及附近,里程桩号为LYK8+335~LYK8+310段雷达反射波振幅较大,同相轴间断、弯曲,波形杂乱,推测该段围岩较破碎,主要以强-中风化花岗斑岩为主,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施工时应该引起注意。预测范围内围岩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预测范围内探测成果详细解释表 序号 里 程 长度(m) 推 断 结 果 1 LYK8+335~LYK8+318 17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地质雷达探测结果,综合图2和图3分析:雷达反射波在该段围岩内反射波振幅较大,同相轴间断较杂乱,推测该段整体围岩质量较掌子面围岩质量基本一致,主要以强风化花岗斑岩为主,围岩稳定性较差,应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围岩等级综合定为Ⅴ级。(原设计为Ⅴ级) 2 LYK8+318~LYK8+310 8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地质雷达探测结果,综合图2和图3分析:雷达反射波在该段围岩内反射波信号微弱,同相轴连续性较好,且少有弯曲现象,推测该段整体围岩质量较掌子面围岩质量稍好,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较破碎,岩质较目前岩质较坚硬,主要以中风化花岗斑岩为主,且以块状镶嵌结构为主,围岩稳定性一般,应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围岩等级综合定为Ⅴ级。(原设计为Ⅴ级) 图2(H1) 超前探测的地质雷达记录 图3(H2) 超前探测的地质雷达记录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本次探测范围内围岩整体质量较差,围岩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多呈张开型,自稳能力较差,洞顶及侧壁可能会出现局部掉块、小坍塌。 (2)建议:建议施工时坚持采取“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 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A16标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项目部 第 2页 共 8 页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