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世纪浙南的海疆经略、海岛社会与闽粤移民——以乐清湾为中心.pdf

14—18世纪浙南的海疆经略、海岛社会与闽粤移民——以乐清湾为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8世纪浙南的海疆经略、海岛社会与闽粤移民——以乐清湾为中心.pdf

莩东’辟亩 2015年第1期 历 史 学 14-18世纪浙南的海疆经略、海岛社会与闽粤移民 — — 以乐清湾为中心 谢 浞 摘【 要]从宋元到明清,王朝海疆经略的转变对东南中国海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活跃于浙闽 海域 的闽粤之人 ,在官方厉行海禁之时成为无籍之徒 。明代 中后期,浙南海域的闽粤势力愈加壮大,在清初 迁界之后 ,早 已在明初弃守的海岛与沿海一并被列入展复范围。面对土地及人居 的既有权力格局,地方政府 在海岛招垦中逐渐采取 了宽松 的户籍认定政策,民间也通过谱 系建构等文化手段 ,与官方的户籍和认垦政策 相适应 ,闽粤移 民的入垦权得到承认 ,温台垦户亦通过缔约合股 的方式入 岛开垦 ,结成各种社会组织,在长 期的交融互动中,海岛社区形成了差异参差的风俗与方言景观。籍贯和身份作为同一历史过程中的现象或策 略、记忆或传统,通过互相建构呈现为文化空间差异的表象,而海岛社会 日常生活的文化界限,却随着聚落 发展和人群 交往 而趋 于淡化。 [关键词】明清 浙江 海岛 复界 闽粤移 民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 (2015)O1—0099—15 在中国东南近海海域,特别是浙江 、福建沿海,群岛和列岛星罗棋布 ,孤屿岛礁离散不一 ,许多近 海岛屿又与陆地构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港湾 ,整体上联缀成一串与大陆若即若离 、蜿蜒漫长的岛链 , 这一岛链既是东南沿海人群长期从事海上经济活动 、并通过不断迁移和互相接触形成的文化区域 .也是 历史上连接中国内地与东亚海域 的重要贸易纽带 。从宋元到明清 ,王朝海疆经略的转变对东南 中国海域 社会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笔者在闽浙沿海实地调查中发现 ,不同海域的岛屿之间,一方面展现 出社会过程的相似性 .另一方 面又凸显了具体海域文化的差异性。在浙江南部沿海及海岛考察 中,笔者访f1 不少 由闽粤移民建构的 海岛社区,岛上方言、礼俗 、民间信仰以及谱牒 、科仪等文本样式 ,显露面强烈 的闽粤文化色彩。这种 观感触发笔者去思考 :在具体的地域社会 ,不同人群如何因应帝国的海疆治理政策 ,塑造着海上生计方 式和岛屿社会形态 ,并形成了家族组织和其他基于经济、信仰的社会组织。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 “明清帝 国体系与东南滨海地域社会” (13JJD770024)、教 育 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 “7—16世纪中国南部边疆与海洋经略研究”(12JZD013)及 “中山大学优秀青 年教师培养计划”(11200—31611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谢浞,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 广州,510275)。 一 99— 在东南沿海社会史的研究中,近年来学者们对省界与籍贯问题有不少重要研究成果 。如杨国桢指 出,海上社会组织的边缘认同是以海域为单位的.有别于陆地社会组织。①黄挺以明后期闽粤之交海域 活动为研究对象 ,讨论了海洋社会群体的分类 、地域关系和社群组织原理 ,并强调了海洋社群与陆上社 群的密切联系。②对于 l6世纪闽粤交界海上活动人群的特质 ,陈春声认为 .由于省界的存在对于官府 行政和军事活动的制约作用,使具有 “反官府”或 “非官方”活动性质的人群得以利用这样的限制 .在 行政区域的界邻地方发展 自己的力量,使界邻地区成为一个为其所用的具有完整性的区域 。这也提示我 们 ,作为社会史研究分析工具的 “区域”,是与人 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⑨受这些研究 的启发 ,本文 以 浙南乐清湾的海域历史为例 ,对王朝海疆经略与海岛社会变迁之关系.以及海域人群的籍贯特质问题试 做探论 。 一 、 “转岐”:乐清湾与海运 从唐代到北宋,浙东南地区的造船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瓯江上游的深山密林盛产木材 ,为造船业提 供了有利条件。[1l随着官营造船场的设置 ,明州和温州曾达到每年合造600艘船只的规模 ,南宋时期因 粮运锐减 ,造船额一度下降,但每年除承担打造大批战船外 ,粮船岁额还有 340只,仍列全国前茅。2[1 随着海上交通贸易的发展 ,私营造船业兴起,南宋政府一方面禁止州县非法科征民船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