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一节 海洋贝类基因工程.doc
第二章 第一节 海洋贝类基因工程
(二课时教学)
[研究背景]
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培育高产优质的养殖新品种为养殖单位所迫切需要。海产贝类的品种改良和培育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细胞工程技术领域,应用转基因技术研究贝类的基因表达、生长、发育以及培育养殖优良品种等工作刚刚起步。同时贝类也是研究转基因动物的很好模型材料。原因:①贝类产卵量大,每只雌贝常常可产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成熟的、遗传性一致的卵子,可提供大量样品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外源基因在受体中的行为;②可人为控制生殖周期,贝类大多进行体外受精,人工繁育容易;③养殖技术简便,易于管理,有利于对转基因贝的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等。
[教学内容]
鲍鱼是世界上著名的海珍品,在我国位于海产八珍之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出口创汇能力,为海珍品养殖的主要种类。由于鲍鱼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益的发挥,甚至引起病害肆虐,给养殖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如何提高养殖鲍鱼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Morse等(1984)曾发现哺乳动物的生长激素可明显促进红鲍的生长发育。Barbara等(1996)也将幼鲍用生长激素处理使养殖的鲍在个体大小和重量上明显增长。美国斯坦福大学克隆了红鲍的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并构建了带有该启动子、荧光素酶基因和鲑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鲍的卵子,获得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鲍。
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是我国生产大型珍珠的唯一母贝,经济价值极高。南海水产研究所分别于1970年和1981年获得人工育苗和插核育珠成功,最大一颗珍珠直径达19.2mm,重6.859,被称为“珍珠王”。大珠母贝属热带海洋贝类,在我国的分布数量少,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生产开发中,近几年来出现了3一6mm幼贝海区养殖大量死亡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大珠母贝的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因此,有必要进行种质改良。由于大珠母贝卵径仅为60μm,且卵壳坚硬,卵不透明,显微注射操作难度大。为此,1998年进行了大珠母贝转基因和大珠母贝精子的电击参数研究,为电穿孔法制作转基因软体动物提供技术依据。
牡蛎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动物,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对内湾和近海水域藻华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养殖的牡蛎每年可固化150余万吨的二氧化碳。牡蛎是海洋养殖年产量最大的类群,世界牡蛎年产量400多万吨,产值35亿美元。由于其分布广、经济和生态价值高,牡蛎受到广泛的关注,是研究得最为充分贝类,是贝类的“模式种”。中国是牡蛎的故乡,分布有近20种牡蛎,其中长牡蛎是最重要养殖和生态种。牡蛎在动物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形态各异的冠轮动物的代表。
在贝类中,Grant等对扇贝的杂交优势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已知研究所用扇贝的同工酶的杂合性和生长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FLP)分析结果表明DNA的多态性与生长率无相关性。Dennis等通过对牡蛎各自交群体及其杂交F1,F2代进行的同工酶和数量性状的标记分析发现,用显性或超显性假说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杂交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而上位效应对所出现的正负杂种优势都能给予很好的解释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贝类不同的自然群体或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程度,遗传变异能力的大小等也进行了广泛研究 。Blake对中国多年养殖海湾扇贝群体和引种地野生群体间线粒体基因组 (mt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寻找引种及近交对海湾扇贝遗传结构的影响,得出多年养殖群体的杂合度降低。同时在我国生产养殖中也表现出个体变小,抗逆性差等表型特征,说明多年近交养殖会导致种质的遗传力下降,种质退化。
Graves等对牡蛎的四个抗Msx和Clermo品系和四品系各自的选择前群体mtDNA进行了RFLP分析,发现四品系间及与各自的来源群体间mtDNA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并分析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选择压力和基因漂移造成的。 在对台湾不同地区的杂色鲍mtDNA酶切图谱分析时发现不同鲍mtDNA长度差异明显,据此可进行种质鉴定,同时还发现养殖群体mtDNA的多态性低于野外群体。
刘必谦等对4个不同地区的大连湾牡蛎自然群体进行了RAPD标记,表明地理位置越远,其遗传差异越明显;利用RAPD技术对皱纹盘鲍,日本盘鲍及二者的正反杂交子代进行了分析,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距离不是对等的,而是更偏向于日本盘鲍。
另外,对栉孔扇贝的生长快、抗逆性强的2个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的AFLP标记显示,选育群体杂合度明显低于野生群体,说明人工选择压力对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Naciri等还以卫星DNA为标记研究了欧洲牡蛎(Ostrea edulis)的遗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