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5月段考试题.docVIP

省文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5月段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历史科段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问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需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B.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3. 北宋中期以前,在谏官、御史任上成名者众多,如包拯、赵抃、唐介等,敢于向皇帝仗义执言、对大臣大胆弹劾,对防止朝政走向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了北宋中晚期,“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施行效果取决于皇帝 B.古代监察谏议体制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起到了一定作用 C.古代谏官、御史的个人素质对监察谏议制度影响极大 D.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傩戏 D.风俗画和文人画 8.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 B.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C.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9.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10.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 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 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A.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B.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C.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11.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C.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 D.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更具有深远意义 12.右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农业发展指数 B.工业发展指数 C.失业人数指数 D.黄金储备总量 13.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底脚的律动。”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老人与海》 C.《悲怆进行曲》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4.“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15.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忘山庐日记》 A.1861年 B.1895年 C.1907年 D.1913年 16.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