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胶州教育体育信息.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胶州教育体育信息.doc

胶州教育体育信息 第6期 胶州市教育体育局政策研究室 2015年5月11日 ━━━━━━━━━━━━━━━━━━━━━━━━━━━━━━━━━━━━━━━━━━ 目 录 【特别关注】 以朴素人性培育学生温和性情 【思想快车】 全国名师走进胶州——音乐教育系列之音乐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侧记 学路“梨花”处处开——赴上海和南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校园动态】 第五实验小学:开启课堂寻根之旅,构建教研文化新常态 胶州七中:渗透科技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实验初中:“大思品课堂”再添精彩 ?二十一中多措并举抓安全 【信息短波】 全市现代化、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调度会在五实小召开等9则 【捷报】 向阳小学被评为青岛市2014年度“十大微尘公益之星”等3则 【特别关注】 以朴素人性培育学生温和性情 ——新时期师生关系观察系列评论之二 教育是件朴素的事,就是教人如何好好做一个人,教师要教其心,从性情涵养做起,师生同此心,共此情。 教书、育人,教师的工作往简单里说,也就这两件事。潘光旦先生说过,只有可以陶冶品格的教育才是真正完全的教育。钱穆先生也说过,中国教育重在教人学为人,其中最为宝贵的是“师教”,即尊其师,信其道。然而,在现在的学校中,有时师不亲,亦不尊了。 师何以不亲? 教师离学生远了。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知识传授、分数评定、教科研等方面,“慕课”或“翻转课堂”的出现干脆让一些教师直接从讲台上消失。师不见,何以亲? 教书与育人分离了。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在我们所获得的知识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没有用的,有些是将助长具有知识的人的骄傲的,真正有助于我们幸福的知识是很少的。”教育应是在人的天性与适当的知识之间建立平衡,好的教育应是用适当的知识促进学生内在力量发展,而不是生硬地灌输什么;教育中合宜的知识应该滋养人心,涵育人性,应该是能增长每一个人过独立、明智的生活所必需的见识,使其具备相应的思考、判断能力,使其免受自身的无知和他人的狡诈的玩弄。笔者发现,学校里什么东西都教,唯独不教他们做人的天职。要知道,学校不是一个人与人争夺稀缺资源的竞技场,童年毋需臆造出一个需要赢的起跑线!“教书”遮蔽了“育人”,离朴素的人性越来越远。 师何以不尊? 教师的面目模糊了。人的教育、德性的孕育靠的是身教,就教师而言,中国的教育精神强调其人甚过其学,所谓经师不如人师,言传不如身教。教师以身教,以行教,以其德性教,以自己营建的一种情感意境来施教——亦可谓之“情意教”。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知冷暖、有喜怒、有喜好的真实的人,更是其生命成长中重要的陪伴者与见证者。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敬爱,是教育的基础,理智与爱在此是融合为一体的,教师的尊严和权威皆来源于此。然而,在现代教育中,师与生之间自然、亲近的情意关系却被流水线式的知识传递扭曲了。 当“教书”不再“育人”时,教师的态度是可疑的;当教师成为知识的兜售者时,是可疑的;当教师成为成功学的贩卖者时,是可疑的;当教师仍热衷于用奖励去诱导学生顺从时,是可疑的。在情意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的陶冶、意志的控制,如果以安全但冷淡的策略回避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已成为教师的自保之举;如果教师如同一个心理咨询师,用催眠术诱导学生走向看似光鲜轻松、实则充满陷阱的小径;如果教师还习惯用恐吓压制学生的意志,或者不断放纵学生的情绪与欲望,就不仅是可疑了,更是可怕的。 如果学校的知识传授与人性孕育是适宜的,孩子的欲望与其能力是匹配的,这个孩子应当是性情温和的,因为他对自己有信心,他对世界有信任,他不需要赢在起跑线上,他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相反,虚妄的教育训练出的孩子或骄傲或自卑,身处不断攀比的竞争中,或嫉妒自责,或焦虑不安。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深情地论述,教育与教学一定要与孩子的内在天性的情感相协调,通过这些情感的逐步发展,他可以提高心智,进而认识并尊重道德法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绝不是发展他们的才智或理智,而是发展他们的感觉、心地与爱。当理智与爱相分离,通往德行的“小窄门”就被堵上了。没有心地培育的知识教育,如同在一片流沙上建大厦,在知识的骄傲、感觉的欲望与名利心的驱使下,孩子的内在品性被糟蹋了。 危险的教育产生可怕的孩子,没有权威,滥用的教育权力只会将奴役与权势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不当的教育会将孩子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缚中。恰如卢梭所言,当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的身心都脆弱的儿童进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的时候,大家就对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感到悲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笔者对过于强调教师知识专业化持有怀疑,更愿意强调教师的人性基础:教育是件朴素的事,就是教人如何好好做一个人,教师要教其心,从性情涵养做起,师生同此心,共此情。 用寻常的人情、朴素的常识、清醒的头脑、平和的态度来

文档评论(0)

ypw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