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纺织品是解决人类遮寒掩体的基本生活资料,其重要程度仅次于粮食。与粮价相比,绢、布等纺织品价格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虽相对平稳,但也有很大的变化。宋代纺织品种类繁多,具体到有价格的记载,则主要集中在绢上。其他丝织品、毛纺织品、棉纺织品的价格,只有零星的资料。
【一、纺织品及原料】
1.绢
绢是纺织品中的主要品种,用途也最广泛。由于宋代以绢价作为经济犯罪的计赃量刑标准,所以留下一些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绢价: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江南、两浙、广南等地绢每匹1贯;宋哲宗元符年间朝廷根据绢价变动情况,调整计赃的绢每匹1贯300文足;大观元年(1107年)变为1贯500文足,建炎元年(1127年)提高到每匹2贯足,绍兴三年(1133年)又提高到3贯足,而当时市场上的绢价“不下四五贯”。①乾道六年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2車6。
(1170年)再变为4贯。①这些价格数字,不是当时绢价的准确表现,却是绢价上涨的阶段性反映。如大观元年诏云:“计赃之律,以绢论罪,绢价有贵贱,故论罪有重轻。今四方绢价增贵,至两贯以上,而计绢之数独循旧例,以一贯三百足为率。计价既少,抵罪太重,可以一贯五百足定罪。”②可见,当市场上绢价在2贯以上时,朝廷计赃标准才定到1贯500文足,明显低于实际价格。另外,史料中有大量的折帛钱、和买绢价等数据,不少人将其当作绢价的史料引用,其实那是官府剥削的手段,所折价钱总是远远高于市场价格,并不能当作绢价使用。所以,本书一般不以此为据。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司报告:“文武官差出朝辞赐绢者,起今每疋给钱一千充值。”随即得到批准。③每匹1贯钱,应是当时的价格。杜莘老曾言:“和买物帛,据元丰法并支本钱,绢每匹八百五十文,绸每匹七百文,丝每两六十五文,绵每两三十五文。”绢每匹850文,绸每匹700文,丝每两65文,绵每两35文。这是元丰年间“当时欲优恤民间”的价格,④应与市价相差不多。
各地的绢等纺织品价格也不相同,是我们重点要考察的对象。
(1)北方地区
咸平年间,朝廷刚实行预买绢时,“浙绢至中都,每匹之直千
①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8,第4册第1816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4。
③《宋会要辑稿·仪制》9之l0。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21。
二三百钱。”①开封市场上的两浙绢,每匹1贯200文至1贯300文。大中祥符初。王旭知颍州,“因岁饥,出库钱贷民,约蚕熟一千输一缣。”这就是和买绢的开始。②京西颍州的绢价是每匹1贯。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有报告说:“并州军衣岁给绢四万余匹,并自京辇送。如闻军中得之,悉以贸易土绸。起今如有愿中卖者人官者,每匹官给钱千二百文,可省辇运之半。”③河东路并州官买绢的价钱,是每匹1贯200文。大中祥符九年,盛产优质丝织品的京东路青州、齐州,绢每匹800文,朝廷专门拨钱加价购买,每匹绢支付1贯,“自是绸、绢之直日增,后数岁遂倍于昔时云。”④朝廷加价收购的用意是刺激生产,而且效果明显,数年后,绢价翻了一番,也即每匹2贯。但并没有史料证实涨价,而且很可能是夸张的腴词。因为我们看到,直到50多年后的熙宁三年(1070年),京东路上等绢每匹也不过1贯350文省。⑤
嘉祐年间,刘挚担任冀州南宫县令,当地“其赋甚重,输绢匹折税钱五百,绵两折钱三十,民多破产。挚援例旁郡,条请裁以中价……自是绢为钱千三百,绵七十有六。民欢呼至泣下,曰:‘刘长官活我!’”⑥可知当地的市场价大约是:1匹绢1贯300文,1两绵76文。根据河北提举籴便粮草薛向的建议,皇祐
①杨时《龟山集》卷4《论时事》,第1125册第131页。
②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9《杂录》,第114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64之19.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6,大中祥符九年正月壬申,第4册第1989页。
⑤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7,熙宁三年三月乙未注,第333页。
⑥《宋史》卷340《刘挚传》,第31册第10849页。
三年(1051年),朝廷向河北辇运绢40万匹,“当缗钱七十万”,①则是每匹合1贯750文。
熙宁二年(1069年),朝廷在开封出卖渍污的浙绢:“第一等浙绢每疋一千二百至四百,彩绢每疋只一千。”②第一等每匹1贯200文至1贯400文,彩绢每匹1贯。那么,没有被污染的浙绢,价钱定当高于此。熙宁三年,京东路上等绢每匹1贯350文省,下等绢每匹1贯300文省,③差别不大。熙宁五年十月,日本僧人成寻在开封做了一笔交易:“以官人令时绢十五匹、绸十匹送,出钱三十九贯八百五十文置了。”④用39贯850文购买了15匹绢和10匹绸,两者合计平均每匹1贯594文。熙宁六年正月,成寻又在开封买了幅罗汉像,“与直钱十贯四百文、绢三匹了,总合十四贯也”。⑤那么,这3匹绢的价钱就是3贯600文,每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