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又闻声声杜鹃啼”写作指导及佳作选
初夏时节,杜鹃如期而至。有人把它叫做布谷,从它的声声催促中体味到了播种的喜悦,丰收的希望;有人把它称作子规,从它的阵阵悲啼中感受到了春去的惆怅,人生的无奈。你从中又听到什么呢?
请以“又闻声声杜鹃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包蕴较深文化底蕴的命题,旨在引导考生对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思考。杜鹃作为古典诗文中一个内涵丰富的特殊意象,考生们应该不陌生。其文化内涵可以归为三类,一是从其叫声谐音“不如归去”引出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二是从其叫声谐音“布谷”看出对播种、收获的催促和期待;三是从其啼声特点读出哀婉悲愁。文章立意即可从这几个方向展开。需注意的是,文章不应只是静态展示这一意象的文化含义,还应结合现实,写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内容。或运用文化散文的形式,通过对不同时代人们听杜鹃的不同感受,表达对社会变迁或人生遭际的感慨(比如,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煜“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秦观“杜鹃声里斜阳暮”,辛弃疾“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或构思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听杜鹃的体验和感悟,并从中获得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比如写高中三年的体验。中考前夕从布谷声声中,听到播种的快乐和希望,三年后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今天,又闻布谷声催,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忐忑)。杜鹃啼鸣,可以是行文的线索,亦可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要注意行文不能丢掉“杜鹃”的文化内涵,也不能丢掉题目中的“又”字。
又闻声声杜鹃啼
那一只杜鹃自先秦飞来,经汉魏,历隋唐,漫溯千年时光,终至我的宇下。你听它那一声又一声无限悠久的啼唱,散开去,散开去,尽是汉魂唐魄的余响。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五千年来,它不住地如此啼唱,在巴蜀山水间,在长安暮色里,啼在李白杜甫的诗里,啼在苏轼辛翁的词中。千古失意,有杜鹃声声作伴而化为千古诗意。若那些别愁离恨是杯杜康苦酒,那杜鹃声声便是那奉酒的青觞;若那些壮志未酬是柄龙渊宝剑,那杜鹃声声便是那无华的剑鞘。孤独失意的人们走在风沙里,只听得一声杜鹃婉转,浊泪两行便流了下来。想到杜鹃声,便想起那夜月,那空山,那枯枝,那一个又一个萧索的背影,那一句又一句的断肠词。五千年时光贯彻,一只杜鹃飞过,它啼出血却仍不停息,给五千年上每一页做了注脚。
而今,杜鹃又该去往何方?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让相隔千里的人面对面;交通运输的发展,让我们比那天马龙媒还要快上几分。生活便利了,那一份思念惆怅的心情却消失了;娱乐多样了,那一份只闻杜鹃一声便落下泪的纯净却不见了。时间与空间全不成阻碍,亲人与故乡也是触手可及。杜鹃高唱着“不如归去”,归去?故乡的山水哪有外面的世界来得精彩?怕是自此之后,再也听不见杜鹃声了。
日暮时分,那一只杜鹃飞来我的宇下,它无助而又不停地啼叫着,那一下又一下的声音砸在我的心上,生疼生疼地,把我的心砸开一道口子,那些寂寞的声音就像找到了入口,灌进我的胸膛。五千年的寂寞在我的内部盘旋弥漫,分不清哪一块属于李白,哪一块又归属杜牧,哪一块又是杜鹃自己的?但它的声声啼叫也只能到我心中了,再远处是汽车的鸣笛,店家的音乐,路上男男女女谈论八卦的笑声……
那一只杜鹃终于又飞走了,我看着它的身影朝着夕阳越飞越远,成为一个黑点,最终消失不见,不知道它最终找到了它的知音人没有?而它那寂寞的歌声却不时地在午夜时于我心中震荡。
又闻声声杜鹃啼,只道不如归。归去?不知红尘何处是故乡,故乡何处写汉唐?
又闻声声杜鹃啼
初夏的习风拂过颜色渐深的树梢,阳光加重了它的光度和热度。杜鹃声里,婉转着年年相似的记忆。
年少的我,听不懂杜鹃声的惆怅,只一吟一首“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唐诗,便兴奋地绘出一幅农家的欢乐耕作图。初夏的风不温不凉,阳光不浓不淡,恰恰正好的时光,杜鹃当然该放声歌唱,在田里听得杜鹃的农人,不是正逢上耕耘的日子?杜鹃声声,啼出的是当年的美好与希望。
初夏的记忆飘过我的岁月,一如再大一些后,某个午后用心记住的感觉。那时的我,读懂了“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鹧鸪声,原来在古人的诗里,是愁的凝结,是化不开的凄凉。褪去年少的无知,让长大的迷惘跟随着杜鹃声,染上一番清愁。“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那是李义山的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是杜牧的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是岳飞的愁……是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自己也不明白。还未真正长大之前,那豆蔻年华里的杜鹃声,却啼了很久。谁的初夏年华,不曾伴着感伤,伴着迷惘,伴着唐诗宋词里那声声凄婉的子规声啼?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时光转过三圈,我迈进成年的这道门。“花开是一段路程,梦想满天星辰”,我已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