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计算机病毒技术分析与安全防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章计算机病毒技术分析与安全防护.doc

7.8 蠕虫病毒 蠕虫: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计算机病毒 蠕虫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还有其特有的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等攻击。 蠕虫使用存在危害的代码攻击网上的受害主机,并在受害主机上自我复制,再攻击其他的受害主机。 7.8.1 蠕虫的起源及其定义 1、蠕虫的起源 1980年,Xerox PARC的研究人员John Shoch和Jon Hupp在研究分布式计算、监测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是否活跃时,编写了一种程序,Xerox蠕虫 1988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破坏性计算机蠕虫正式诞生 Morris为求证计算机程序能否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自我复制传播,编写了一段试验程序 为了让程序能顺利进入另一台计算机,他还写了一段破解用户口令的代码;11月2日早上5点,这段被称为“Worm”(蠕虫)的程序开始了它的旅行。进入了几千台计算机,让它们死机;Morris蠕虫利用sendmail的漏洞、fingerD的缓冲区溢出及REXE的漏洞进行传播;Morris在证明其结论的同时,也开启了蠕虫新纪元。 2、蠕虫的原始定义 蠕虫在1982年由Xerox PARC的John F. Shoch等人引入计算机领域,并给出蠕虫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可以从一台计算机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和“可以自我复制” Fred Cohen在1984年给出病毒定义:“A program that can ‘infect’ other programs by modifying them to include a possibly evolved copy of itself.” 1988年Morris蠕虫爆发后,Eugene H. Spafford为了区分蠕虫和病毒,给出了蠕虫的技术角度的定义:“Worm is a program that can run by itself and can propagate a fully working version of itself to other machines. 解释病毒为:“Virus is a piece of code that adds itself to other programs, including operating systems. It cannot run independently and it requires that its host program be run to activate it.” 3 、蠕虫定义的进一步说明 计算机病毒主要攻击:文件系统 蠕虫主要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Vulnerability) 蠕虫的定义中强调了自身副本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也是区分蠕虫和病毒的重要因素。通过观察攻击程序是否存在载体来区分蠕虫与病毒。 普通病毒与蠕虫病毒比较: 病 毒 蠕 虫 存在形式 寄生 独立个体 复制机制 插入到宿主程序(文件)中 自身的拷贝 传染机制 宿主程序运行 系统存在漏洞(Vulnerability) 搜索机制(传染目标) 主要是针对本地文件 主要针对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 触发传染 计算机使用者 程序自身 影响重点 文件系统 网络性能、系统性能 计算机使用者角色 病毒传播中的关键环节 无关 防治措施 从宿主程序中摘除 为系统打补丁(Patch) 7.8.2 蠕虫的分类 1、蠕虫的分类 根据蠕虫的传播、运作方式,将蠕虫分为两类: 主机蠕虫:主机蠕虫的所有部分均包含在其所运行的计算机中;在任意给定的时刻,只有一个蠕虫的拷贝在运行;也称作“兔子”(Rabbit)。 网络蠕虫:网络蠕虫由许多部分(称为段,Segment)组成,而且每一个部分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中(可能执行不同的动作);使用网络是为了进行各部分之间的通信以及传播;网络蠕虫具有一个主segment,用以协调其他segment的运行;这种蠕虫有时也称作“章鱼”(Octopus)。 根据使用者情况可将蠕虫病毒分为两类: 面向企业用户和局域网的蠕虫:利用系统漏洞,主动攻击,可对整个Internet造成瘫痪性后果;典型代表:“红色代码”、“尼姆达”、“Sql蠕虫王”;具有很强的主动攻击性,而且爆发也有一定的突然性,但相对来说,查杀这种计算机病毒并不难。 针对个人用户的蠕虫: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恶意网页)迅速传播的蠕虫病毒;典型代表:“爱虫病毒”,“求职信病毒”;传播方式比较复杂和多样,少数利用了应用程序的漏洞,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工程学对用户进行欺骗和诱使,这样的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同时也很难根除。 2、蠕虫与漏洞 网络蠕虫最大特点是利用各种漏洞进行自动传播 根据网络蠕虫所利用漏洞的不同,又可以将其细分: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