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筋砼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doc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名称】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课 程 归 属】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适 用 专 业】土木工程
【专业基础课程】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课程设计目的
设计某多层工业建筑(某生产车间)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熟练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和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设计概况及要求
1、平面结构布置
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
2、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的计算简图的确定;
荷载计算;
内力计算;
配筋计算;
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3、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
内力计算;
正截面强度计算;
斜截面强度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
4、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
内力计算;
正截面强度计算;
斜截面强度计算;
主梁吊筋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绘制主梁配筋示意图。
5、绘制结构施工图
设计内容、步骤及要求
1、题号
第*题(见表1,表中有39道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表中长度单位为米)
2、生产车间(图1)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3、荷载
(1)楼面活荷载,单位为(见表1)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0.65
(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
(4)平顶粉刷:0.25
4、材料
(1)混凝土:C20、 C25或C30。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钢筋或Ⅱ级钢筋。
图1 平面图
表1 楼面活荷载()
5.5 6.0 6.5 7.0 7.5 8.0 31.2×18.9 1 2 3 32.4×19.8 4 5 6 7 8 9 33.6×20.70 10 11 12 13 14 15 34.8×21.60 16 17 18 19 20 21 36.0×22.50 22 23 24 25 26 27 37.2×23.40 28 29 30 31 32 33 38.4×24.30 34 35 36 37 38 39 时间安排
1、平面结构布置(2学时)
2、板的设计(2学时)
3、次梁设计(2学时)
4、主梁设计(4学时)
5、绘制结构施工图(6学时)
评分标准
1、课程设计成果:
(1)计算书
(2)设计图纸
2、课程设计评分依据:
设计成果(包括计算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条理是否清晰;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设计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设计计算书是否符合规范、内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文字是否流畅;设计图纸是否符合规范、满足施工图的要求。
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创新精神):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对待设计技术问题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否具有求实与探索创新精神;能否主动学习;是否遵守纪律。
3、评定课程成绩的标准
(1)设计过程:占50%
(2)设计成果:占50%。
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南》,周俐俐、陈小川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设计范例
平面结构布置
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7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 ~。
主梁 ~, ~。
2、板的计算简图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 ()
3、荷载计算
取1m宽板带计算:
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板自重 板厚×γ×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pptx
-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指南.pptx VIP
- 202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docx
- 第12章 机械效率 难题练习 2021年初中物理培优(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竞赛).docx VIP
- 中医内科学肥胖.pptx
- 整形外科诊疗指南.docx
-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PDCA案例.pptx VIP
- 2025年秋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pptx VIP
- 2025年新版《GAMP5(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规范)指南》中英对照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