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铁工业案例.doc

钢铁工业案例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开端是1890年两湖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铁厂,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58年中,钢产量总共只有686.6万吨。建国后,钢铁工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植的行业,历经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钢铁工业的发展可谓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个缩影。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相当迅速。以1949年为基数,1950~2003年,中国生铁的产量从25万吨增加到20 231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3.2%;钢产量从15.8万吨增加到22 234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4.4%;钢材产量从14万吨增加到24 119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4.8%(见图16-1)。新中国成立当年居世界第26位,到了1996年产钢10 200万吨,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此后一直保持着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了真正的世界钢铁大国。 图16-1 中国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 中国钢铁工业已经成为了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它为机械设备制造业、交通工具制造业、建筑业等重要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原材料,同时也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统计,2003年中国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 735.6亿元,比2002年增长19.82%,实现销售收入6 617.9亿元,同比增长48.94%,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宝钢、鞍钢、马钢等一大批在国内外颇具实力的钢铁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在世界同行中排名前列,成为了整个民族工业的骄傲。 第一节 历史 中国钢铁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充满了沧桑、奋斗和辉煌的印记。从国家管理体制、企业经营体制、生产能力、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来看,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1949年到1957年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阶段。经过多年战乱的冲击,中国钢铁工业已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因此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生产,重新建立起中国钢铁工业的生产体系。经过政府的接管、改造和扩建,到1952年底,全国已有高炉34座、平炉26座,钢铁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36 959.4万元,主要产品的产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对钢铁工业的投入,在苏联援助下兴建了鞍山、武汉、包头三大钢铁基地以及其他大中型钢铁企业,形成了所谓的“三大、五中、十八小”的产业格局。全国上下经过8年艰苦创业,中国钢铁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一五”计划结束时全行业产值达到了46.5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29.8%,生铁、钢、钢材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5.2%、31.7%、31%,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平均每年11.1%的速度递增到了10 088元。 二、动荡和调整阶段 1958年到1978年,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急于求成的 “大跃进”、充满阵痛的治理和调整,以及10年文革的冲击陷入谷底三个阶段,前后整整20年的时间。 1958~1960年期间 ,在“以钢为纲”、“赶英超美”的思想指导下,全民大炼钢铁。但由于过高估计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实力,产量目标超出实际产能,全国各地不合规格的小高炉遍地开花,致使虚报产量,偷工减料,不合格产品屡见不鲜,最终造成了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农轻重产业结构失调,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1961年开始经过5年的调整,钢铁工业又回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1965年总产值达到106.7亿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产量达到1 233万吨,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都比“一五”期末有了很大提高,开创了钢铁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尽管钢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波动起伏,但总体趋势还是向上发展的,不过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却使新中国还不成熟的钢铁工业出现了大幅度的倒退。大批领导遭到迫害,工厂生产秩序被破坏,整个钢铁工业几乎停滞,主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出现严重的萎缩和下降。经过文革后期的有力整顿,钢铁工业终于还是逐渐恢复过来,但整整10年的耽搁,中国钢铁工业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为后来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在1979到1999的20年里,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体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和工业化道路的历程。政府职能从过去的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为企业包办一切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价格双轨制”、“承包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使钢铁企业成为了市场的主体,推动钢铁工业整体上提高了水平。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从此跃居世界第一。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在国际上颇具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1978年12月23日,宝钢一期工程开始动工,到1985年9月份如期投产。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到生产工艺和技术含量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国内的领先水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