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颈椎容易发生劳损,尤以下部颈椎即颈5·6、颈6-7为然。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
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2.从这两年国外工作的经历来看,欧洲人的颈椎病与我们有相似的症状和临床分型,而且针灸对
欧洲人的各型颈椎病均有明显疗效。
3.欧洲人的针灸特点:由于文化和习惯的不同,欧洲人针灸一般每周一到两次,多数一次,很少
能象国内每日或隔日一次。但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和相关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此系人种、
基因的差异还是习惯使然,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温针浅刺法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6例临床观察
罗燕 范郁山 陈华坤
南宁市 广西中医学院 530001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脑动脉硬化、血粘度增高,颈椎
病稚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椎一基底动脉管腔交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脑干前庭系统、小脑缺血所
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温针浅刺法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
1.1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系针灸科门诊病人。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
龄47.8岁,病程最短者半个月。最长者6年t.
1.2诊断标准
纳入材料:参照史玉泉主编的《实用神经病学》中眩晕的诊断标准:①年龄40岁以上;②慢性起
病逐渐加重,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③有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史;④发作性、体位性眩晕·可伴恶
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复视或突感上肢麻痛、持物落地;⑤体征:眼震、共济失调、构
音障碍、病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觉减退或消失,藏旋颈试验阳性;⑥颈椎摄片示颈椎肥大性改变或椎问
孔狭窄,经颅多普勒超声波(TCD)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⑦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眩晕。
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发性疾病可能出现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I②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
突出、结核、肿瘤、感染;③合并有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孕、产妇、精神病患
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接规定进行治疗或检查,或资料不全者。
2、治疗方法
2.1温针浅刺法取穴:风池、肩井、肾俞、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外皮肤常规消毒后,用
体留在皮下组织浅层,患者有酸、胀、麻、痛、或无感觉均可,分别加用温针灸器30min,待温针灸器
渐凉后取下,然后去针,每日一次,10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郁编的‘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檬准》进行判断·痊愈:眩晕及其
它伴随症状消失,有关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眩晕程度和发作频率减少60%以上,其它伴随症状明显
好转,有关实验室检查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恶化·
3.2治疗结果
4.典型病倒
陈某某,男,35岁,电脑工作者,经常伏案工作,近半年来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经常持续昼夜加班,
104
以致出现眩晕频作,两目昏黑,泛泛欲吐,平卧休息能有所缓解,劳累后尤甚,时常感神疲乏力,失眠
多梦,诊见患者面色少华,舌淡脉细。颈椎摄片示C4、C5下角唇样增生。经颅多普勒超声波(TCD)
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后予以温针浅刺法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
消失,复查TCD正常。随诊半年,眩晕未发。
5、讨论
本病在临床上多以眩晕为主症,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脾、
肾三脏失调有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
朱丹溪提出了”无痰不作眩”之说,张景岳则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
中一二耳。”故风、痰、虚是形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可由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引发;或痰湿内停,
上蒙清窍而引发;或气血虚弱,髓海不足而引发。
在治疗上,应采用祛风、化痰、补虚、通络之法。选用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则可起到补益气血、
补肾益精、疏经通络之功;外关穴是三焦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善治颈肩部疾患,并可调畅三焦气机,
行气通络,”气行则痰湿亦化“;风池穴则是治疗本病的效穴,有养血祛风之功,根据”近部取穴”原ⅢⅡ选
用胆经的肩井穴,以达到松解多数患者颈肩局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