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历史——我写我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现身边的历史——我写我家.doc

发现身边的历史——我写我家 A文----历史纪实 前世今生寻梦来 八年级三班 孙 勇 提到历史,你的脑中或许会在瞬间充斥无数的画面,从春秋战国时的群雄逐鹿到三国鼎立时的英雄辈出,从大唐帝国的贞观之治到明亡清兴的康乾盛世;提到古迹,你会想到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庄重雍容的北京故宫。然而,历史的定义却未必一定是人人耳熟能详的重大史实,古迹的内涵也并非只能寄托于气魄雄浑的古建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一方古物见证一方文明,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历史的“轨迹”就在身边。他们历经沧桑,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兴衰;他们饱经磨洗,至今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 我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老胶州人,如今,退休在家的老人经常会跟我说起家族几经辗转的往事。后来,我在听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在爷爷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整个过程中,似乎永远少不了一条家喻户晓的“名河”,它,曾经是中国南北交流的重要商道;它,见证了一座港口的兴衰;它,是沉淀在胶州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它,曾经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成了一条内河,它就是云溪河。云溪河,又称云河、云水、沄河、墨溪,今俗称云溪河。它是胶州市人文昌盛的象征,是胶州商业繁荣的历史见证。 在云溪河畔这块热土上,由于经济的繁荣,历朝历代出现了无数文化名人,像宫廷画家冷枚,《清史》泰斗柯邵忞,“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一代大师法若真等,胶州仅明清两代有名的进士多达200人,这些文人墨客各领风骚,让胶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人文底蕴更加淳厚。可以说,云溪河带给胶州的不仅是历史,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引发着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究。 昨天·繁盛·见证 古胶州曾经有“双珠嵌云”、“胶河澄月”、“石耳争齐”、“ 灵岛浮翠”、“铁镢悬泉”、“少海连樯”、“介亭春树”、“麻湾渔乐”等八景,而曾经的云溪则兼具“胶河澄月”“麻湾渔乐”之景。明人王振宗在他的《云溪晚钓》一诗中说,“素练澄澄秋万里,云溪派接沧溟水。白头渔夫了无忧,一竿独钓斜阳里。孤鹭横飞天宇宽,绿蓑不怕秋风寒。得鱼何处卧明月,扁舟夜泊芦花滩。”清人周淑履在《云溪》一诗中亦说,“家枕云溪上,溪与东海连。溪流不盈尺,海势竟吞天。”由这两首词中可见,古云溪是可以行船的。据史料记载,隋唐之际,南北客商便将胶州湾的出海口作为海上交通要道,与日本、新罗乃至南亚的贸易量不断增加,公元623年,唐政府在这里设立板桥镇,此地有广东、福建等地的商人乘海船贩卖香药诸杂税务,还有河北、河东等各路商客买卖丝绢,棉布等,往来交易,极为繁盛,依河而设的板桥也因此成为内外贸易皆兴旺的商镇。爷爷常说:“百余年前,南方的竹子,可从胶州湾雇小船,直接运到云溪沿岸的每一个贩卖点。”当年的云溪,“夏日,村妇捣衣其上,村童没水其中”,“冬日,乡人溜冰其上,童子嬉戏其间”。当时的曾祖母经常带爷爷出门“看河”,严冬的河面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在冰冻的河床上,依然有乡人穿着布鞋溜冰,或在冰上打洞钓鱼,或用脚在冰上挖数个浅洞,比赛掷石片入内的“打窝窝头”游戏,在当时河东边的“长尾巴桥”上,经常看到商人牵驴负重过桥的景象。古代的胶州城正是依托云溪河的商贸运输而生,在内城的外边就是码头,形成了繁茂的集市商业,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热闹非常。每说及此,爷爷的脸上满是憧憬与怀念,而每听及此,我却经常会想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奇巨作《清明上河图》,清晰的线条,生动的人物,汴河沿岸的优美风光和东京的繁荣昌盛跃然于纸,或许,当年的云溪沿岸的风光也曾如此般繁盛一时,只可惜历史没有赐予胶州第二个张择端。 缓缓流淌的云溪河,滋润了两岸的肥田沃土,在这里刀耕渔猎的人们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它的文明圣火一直延续至近现代,经久不衰。高凤翰,这位被清代扬州画派推崇备至的大才子,有“诗、书、画、砚”四绝之说,到了晚年,更是以左手替代右手创造了其书画艺术的巅峰,其高尚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其高超的艺术成就相映生辉,展现了胶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云溪河饱经沧桑,是胶州历史的见证。 今天·衰落·寻根 爷爷说,胶州在整个古代都是非常繁盛的,“金胶州”的美名曾经盛极一时,这种状况断断续续持续到了民国时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战火逐步蔓延到了胶州。1938年1月,胶州失陷,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武装游击战,抗击日本侵略者,在白色恐怖之中几度建立民主政权。一直到1947年11月,国民党残部才溃败崂山,退出胶州。长久的战争给胶州的人文古迹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昔日云溪河的美景一去不返,只剩下断河残道,供人缅怀。虽然昔日云溪河蜿蜒如云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