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生物转运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第二部分: 生物转化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 可使污染物发生化学结构和性质的改变,转变为新的代谢产物 第三部分:代谢动力学 用数学方法研究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代谢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研究毒物代谢的量变的经时过程 污染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第一部分:生物转运 1)脂质双分子层 主要成分为磷脂,每一脂质分子的一端为头部,由磷酸和碱基组成,具亲水性,朝向膜的内外表面;另一端为尾部,由两条脂肪酸链组成,具有疏水性,朝向膜的中部脂质的 2)蛋白质 分布具有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质双分子层。 脂质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膜中脂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 镶嵌在脂质层中的蛋白质功能 物质转运的载体、接受化学物质的受体、能量转换器、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等。 生物膜功能 物质转运、能量转换、物质代谢、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3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 滤过 特殊转运(specialized transport)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吞噬和胞饮 外来毒物以何种方式通过细胞膜,主要取决于毒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各种组织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生物转化 3、脂肪 脂溶性外来化合物如有机氯农药、有机汞农药、PCB等易于贮存于脂肪组织中,并不呈现生物学活性。只有在脂肪被动用、外来化合物重新成为游离状态时,才出现生物学作用。 4、骨骼 Pb、Si、Ba可取代骨质中的Ca而蓄积在骨质中。 有毒物质在体内贮存的生理意义: 1、保护作用;2、可能成为慢性中毒的来源。 五、化学物的排泄 排泄是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 主要途径:肾——尿液,肝——胆汁; 其他:汗液、乳汁、唾液、泪液及胃肠道分泌物、呼吸道。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1、肾小球被动滤过:大部分外来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均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 2、肾小管重吸收 3、肾小管排泄 :即为肾小管主动分泌,此种主动转运可分为两种系统,一为供有机阴离子化学物质(有机酸)转运;一为供有机阳离子化学物质(有机碱)转运。 (一)经肾随尿排出 (二)经肝随胆汁排泄 外来化合物随同胆汁进入小肠后,可能有二种去路:①随粪便排出;②进行肠肝循环。 再有一部分外来化合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形成结合物,出现在胆汁中;肠内存在的肠菌群以及葡萄糖苷酸酶,可将一部分结合物水解,则外来化合物可重新被吸收并进入肠肝循环。 肠肝循环 肝(对化学物进行生物转化形成的一部分代 谢产物) 门静脉系统 胆汁 小肠 粪便 95%胆汁酸可被重吸收 重吸收 (三)其他排泄途径 1、肺:许多气态外来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排出体外。其经肺排泄的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排泄的速度主要决定于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呼吸速度和流经肺部的血液速度。 2、 乳汁:许多外来化合物可通过简单扩散进入乳汁。有机氯杀虫剂、乙醚、多卤联苯类、咖啡碱和某些金属都可随同乳汁排出。 3、 头发、指甲:可富集汞、铜、砷等毒物 4、? 未被吸收的化学物经粪便排出 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称为代谢转化。所形成的衍生物即代谢物。 生物转化具有两面性 生物转化主要发生在肝脏,其次是肾、肺,胃肠道、血液、皮肤也有弱的代谢过程。 一、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四种:氧化、还原、水解、结合。两阶段(两相)。 (一)氧化 氧化可分为由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和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两种氧化反应。 1、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microsomal mixed function oxidase, MFO 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或微粒体单加氧酶。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是使被氧化的化合物分子中增加一个氧原子,故也称单加氧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NADPH提供电子,使细胞色素P-450还原,并与底物形成复合物,才能完成这一反应过程。 RH+NADPH+H++O2→ROH+H2O+NADP+ 混合功能氧化酶是细胞内质网膜上的一个酶系,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也称为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还有还原型辅酶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此外还含有微粒体FDA-单加氧酶,它不含有细胞色素P-450,而含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代替细胞色素P-450参与单加氧酶反应。 许多外来化合物都可经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加氧形成各种羟化物。羟化物将进一步分解,形成各种产物,因此氧化反应可能有各种类型.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6课 《看画听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教学课件.ppt VIP
-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pptx VIP
- UniGear550安装使用说明书cn20081107.pdf VIP
- 2025年中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古诗三首·《江南春》课件.pptx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pdf VIP
- 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22种疾病)2024版.docx
- 监控采购合同模板.docx VIP
- UniGear550-10KV铠式金属开关柜 .ppt VIP
- 2022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