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治水探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两汉治水实践及思想探赜 石明秀 (西北师范大学 简牍学研究所 甘肃 兰州 邮编:730070) 摘 要:中华民族以长于治水著称于世。同炎黄文明相生相伴,自传说时代就开始的治水实践,孕育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以疏导为法的宝贵治水思想,直至今世,对治国理政仍不无借鉴意义。拙文拟通过爬梳和反思先秦两汉治水实践的成败得失以及不断丰富的治水思想,从而以史为鉴,为今世治水及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观照。 关键词:治水;实践;思想;反思 大河流域因其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充足的灌溉用水等自然地理要素,孕育了古代四大农业文明,但流域内经常泛滥的洪水也使人类倍受水患之苦,因此,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步足迹都伴随着智慧而艰辛的治水经历。而东亚的黄河流域尤为典型,所以,中国自三皇五帝的神话时代, 就开始了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治水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治水技术、反思治水经验,进而总结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治水思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关注中国问题、考察中国古代历史时,特别提出了“东方治水社会”的经典论断。 传说时代的治水事迹 按《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1]然鲧之治水以堵为法,“九年水不息,功用不成。”被尧流放羽山而死。其子禹继承父业,反其道而行之,“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洛内,至于大邳。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渤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与三代。” [2]禹以导为法,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成效显著,民安居乐业,受尧嘉奖:“汝平水土,维是勉哉”,依“禅让制”继尧之位,史称“禹王”。班固赞曰:“微禹之功,吾其鱼乎!”更是表达了整个华夏民族对大禹治水业绩的无限感激和崇敬。 在世界其它文明的治水传说中,大多是水患对人类的浩劫,如《圣经》中诺亚方舟的传说,就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西方早期文明对洪灾无可奈何,不得不求助于上帝的心路历程。 而鲧禹父子治水之事,其时间、人物、空间虽有待确证,但口耳相传并最终载记于史书和众多诸子文献的传说,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先民们面对洪水,并不是求助于神灵的庇佑,而是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前赴后继加以治理的决心。同时,我国先民在治水实践中不断探索水性规律,汲取惨痛的经验教训,除水患兴水利,从而逐渐形成了深刻影响后世治国理政的疏导为法的治水思想。 先秦的治水实践及思想 伴随着争霸战争和统一事业的进程,春秋战国时迎来了我国古代有信史可考的第一个治水高潮。 据《左传》,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用兵北方,迫使晋、宋、齐、鲁等黄河流域诸侯臣服,凿邗沟,沟通江淮,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有明确纪年的第一条大运河。 《史记》、《汉书》记载更为赅详。《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3]《沟洫志》:“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兴,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行漳水溉邺,以富魏之何内。” [4]尽管《史》、《汉》记载有出入,但魏在漳水兴修水利却无疑。而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5]本意在“间说秦” ─—“延韩数岁之命”,却种豆得瓜─—“为秦建万世之功”,成就了惠泽子孙、炳彪千秋的伟业─—郑国渠。秦国的另一项宏大的综合水利工程是闻名古今中外的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享其利。”整个工程由“都江鱼嘴” ─—分水堤、“宝瓶口” ─—渠首工程、“非沙堰” ─—溢洪工程三部分有机构成,“都江鱼嘴”用竹笼装满鹅卵石堆砌而成,分岷江为内外二江,起分洪泄水作用;“宝瓶口”劈开玉垒山节制内江水量;“飞沙堰”缓冲分水堤到渠首工程的洪峰,工程设计之完美,技术之先进,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治水智慧。而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以说李冰父子功不可没。 同时,这一时期,以导为法的治水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那些自筑堤防以邻为壑的做法为有识之士所不齿。白圭自诩:“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严肃批评他:“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之人所恶也。吾子过矣。” [6]就连春秋时齐桓公葵丘会盟,也明确把“无曲防”列为“五禁”之一。 秦统一六国后,攻打百越,为解决行军和转运粮草问题,令监禄(监御史禄,一作史禄)率卒开灵渠,灵渠沟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