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ppt
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来说,认识原子弹、氢弹这些可怕的核武器,是从广岛开始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一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空前的浩劫顷刻间降临,两座城市化为废墟,成千上万的人被夺去了生命。望着遮天盖地的蘑茹云,美军的投弹手惊呼道:“简直是看见了地狱!” 正当英、美、苏开始展开核军备竞赛的时候,中国刚从废墟上站起来。新中国需要的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的和平环境。然而,侵略战争偏偏威胁着她的生存。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了这样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维护和平,就需要武器。正像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弗莱德里克·约里奥教授所说:“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拥有原子弹。”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天灾人祸同时重重撞击着中国大地。对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那是一个卡脖子的时代。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 杨振宁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刻画人物的方法 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思想启迪: 联系课文,相信你对邓稼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你觉得邓稼先的哪些言行值得你敬仰和学习?为什么? 拓展延伸《两弹是他的勋章》(徐焰) 1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2一次实验,原子弹坠地摔碎,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捧起核弹头仔细检查原因。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他已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受损,骨髓里已侵入了放射物。 3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4他无力的倒在床上,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他来得这样快。” 英雄大爱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去了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 整整28年,邓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地痴情等待。28年后的1986年,夫妻重逢,邓稼先却因为受辐射身患重病,几个月后在妻子的怀中离开人世。 1986年3月,邓稼先的生命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央军委的领导说:“(邓稼先)一辈子这么辛苦,做了这么多工作,不能让他就这么走了。”手下就赶紧通知《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去采访邓稼先。 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中央决定对邓稼先解密。1986年6月25日,《解放军报》刊登《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报道,开始宣传他的事迹。 许鹿希看到报纸后,坐在邓稼先的病床前给他念,念着念着,她的声音哽咽了。在她抬起头的那一瞬间,她到,邓稼先的泪水也慢慢地溢出了眼角。许鹿希放下报纸,用手轻轻地替邓稼先擦去泪水,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也许是他们握手时太用力,邓稼先又感到浑身疼痛,慢慢地,身体在床上扭曲成一团。许鹿希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频繁复发,像个恶魔一样又开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 这位医学教授看着自己的丈夫如此痛苦,自己却没有任何办法。她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流出,紧紧地抱住邓稼先,不停地为他擦着虚汗,安慰着他。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986年7月29日,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逝世。许鹿希紧紧地抓住丈夫的手,她不相信地问:“二十多年的等候,就是这样吗?” 许鹿希说:“邓稼先最后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苦了你了′,当时我感觉得到,他对我很担心,不知道今后我该怎么办。还有一句是′死而无憾′,这句话是说他自己这一生没有空虚地度过。” 其实,许鹿希和邓稼先诀别的场面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痛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许鹿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