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课堂飞翔的翅膀.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媒体——语文课堂飞翔的翅膀.doc

多媒体——语文课堂飞翔的翅膀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民族职业中专 林丽雪 【摘 要】 【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效率;学习兴趣;发散思维;拓展阅读 实践也证明,语文课中多媒体运用得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把学生的视野从网络游戏拉回到语文学习中。而这需要教师按不同课文内容制成相应精彩的课件,这样可以把干枯无味的课文变为生动感人的美文。如,《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郁达夫当时那种 苦闷、寂寞、愤慨、而又乐观豁达的复杂情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图文并茂、音频动漫兼具的课件, 把简介作者、写作背景资料、课文精彩内容等,都展现出来,使一篇枯燥难懂的文章顿时充满了生机,学生在欣赏漫画似的情景图片,享受深情的朗读中不知觉走进了郁达夫的精神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兴趣被激发得淋漓尽致。 此外教学时还可以链接有关的成语典故、影片资料、新闻事件、感人事迹等,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力争把课堂变得如网络游戏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得当犹如给学生的学习兴趣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多媒体给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插上了翅膀 据资料介绍,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途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实验还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20%,看到的30%,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能记住50%,在交流过程中能记住自己所说的70%。 简而言之:我听了不一定记住;我听了、看了、说了就记住了。 在语文课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恰好迎合了人类这种获取信息记忆信息的本质优势:它把图片、文字、视频、声音、动画等多种手段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创设了情境,强化了视觉听觉的感官,能事半功倍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教学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时,文中把老斑羚为延续种族而英勇救助年轻斑羚的镜头描写得生动感人,但学生总觉得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认为作者写得太夸张了,产生不了心灵的震撼。抓住学生的这一感受,我下载了这一精彩镜头的课件,一群老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而有秩序的自我跳崖保存年轻斑羚的壮观场面,感染者学生的情绪,悲壮的背景音乐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使课堂成了多种感官交集的盛宴,经过视觉的感染,心灵的震撼,学生的情感心弦被触发,真正敬畏了动物界的情感,深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1]。学生看了动画视频文章主题由此不言而喻,远远超过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教学重难点,搜集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把学生没看到的、没听到的,展示给学生,这既扩大学习容量,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多媒体给学生思维发散插上了翅膀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的任务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正如梁启超所说:“教师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力的课堂,是放飞思维想象的课堂,是鼓励学生探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所重视的应该是学习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答案的统一,结论的吻合。所以语文工作者必须引导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积极倡导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维定式,,鼓励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什么是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面对同一个事物,有目的地进行生发,向四周扩散,通过想象和联想,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因而语文课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是语文课中发散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手段[2]。 语文课中怎样用多媒体发散思维呢?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在“拓展延伸”环节利用多媒体链接相关音频、视频资料等发散学生的思维效果最好。如,在教学完《药》这篇小说后,学生已经认识到当时国民素质的低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正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共鸣时,我抓住时机,链接了新闻视频“小悦悦”事件,看到小悦悦被多辆汽车碾压,18个路过的人无一人问津,最后被陈贤妹救起送到妈妈身边,但最终因为伤势过重,救治不及时而丧失生命。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完报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